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汉朝的“戍卒”来探析古代的“义务兵”制度

(2023-12-11 18:56:46)
    我们都知道,边防战士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每时每刻都在保卫边疆,而且还有生命危险,现代尚且如此,古代自不必说。那么古代的“边防战士”是怎么组成的呢?他们的日常是什么?在今天的推送里,八卦君来带大家探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戍卒是徭役的一种,汉代徭役主要分为三种:更卒,正卒,戍卒。所谓更卒,就是每年在本地郡县服役一月,从二十岁到二十二岁;所谓正卒,就是二十二岁以后男子在地方上当兵服役;所谓戍卒,就是二十三岁以后男子在边疆服兵役,以上三种徭役在年满五十六岁后方可豁免,然后戍卒是一年轮换一次。按照董仲舒记载是“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汉旧仪》记载:“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民年五十六岁老衰乃得免为民。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而《汉书.沟洫志》注引写到:“律说,戍边一年当罢,若有急,当留守六月。”当然了,服役虽然一年,但算上古代交通条件,如果你家离边塞有点距离,那么往返至少就要一年到两年时间。
    那么这一年,刚好满二十二岁的一位青年男子,被本地官员派遣,和其他青壮年一起走向了通往边塞的道路。到了边塞之后你发现真的像是一个地狱,《居延汉简》记载此地“地热多沙冬大寒”实在不像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由于如此恶劣的天气环境常常有戍卒逃跑和死亡,这位新兵本来也想逃跑,但是他却听到已经在这里待了很久的前辈说,自己已经被戍边的机关登记,相关单位为自己制作了“身份证明”——符。这个“符”上面记载了自己的身份,籍贯,爵位,姓名,年龄,身高,外貌特征和财产状况等等,一旦自己逃跑,屯戍机构就会按照“符”上的身份信息展开搜索,你的逃跑时间,逃跑人数都会被记录在案用于搜索,于是这个新兵怂了,觉得自己不如混完这一年,总比被抓回来惩罚好得多。
为了有效管理人数变动很快的戍卒,戍卒的上级领导即候官每隔一个月左右就需要编写一次“卒名籍”上报,对于生病的戍卒,管理屯戍的候官也需要详细记录,写明姓名,戍守场所,疾病类型,何时发病,能否痊愈等等。除此之外,候官还需要按期写戍卒的死亡报告,即“爰书”,“爰书”是一种严肃的法律证明文书,表示朝廷对于戍卒死亡的重视。
当然了,这些都是领导干的事,和我们这个小小的新兵蛋子没什么关系,此时候官开始说明我们需要做的事和任务。第一,就是“候望”,所谓候望,就是指站在边疆用眼睛看着远方,是否有匈奴的兔崽子过来,而我们自然不能到处候望,按照规定,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名叫“虎落”或者是“天田”的地方候望。按照《汉书》记载:“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作虎落于塞要下,以沙布其表,旦视其迹,以知匈奴来人,一名天田。”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每天定时巡查虎落,并且保证日常的候望工作,就算想偷懒都没办法,因为我们的上级领导候官会定时检查,监督我们完成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