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和七十二贤人生平系年四十八

(2023-12-01 17:41:32)
标签:

杂谈

分类: 先秦名人

周贞定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46年】

周贞定王二十年,言子六十一岁,在越国。【言子年表】、【言子春秋】

周贞定王二十年,六十一岁的言子偕孙儿言丰及家人离开鲁国,南下渡江,回归虞山故土,传道讲学。【言子春秋】

周贞定王二十年,言子六十一岁,偕孙儿言丰登返琴川(常熟)。【言氏家谱】

周贞定王二十年,孔门弟子子游言偃入越,在江南讲学传道,被誉为道启东南,文开吴会南方夫子。【孔门弟子画传】

丰,言思之子,生于周贞定王六年。周贞定王二十三年,跟随言子离鲁,南下讲学传道,回归虞山地区。丰以下子孙俱居虞。【言氏宗谱】

言子不忘先师吾道其南的遗训,偕孙言丰重返母国故土,传道讲学。故吴逸民,闻风向学,从之游者以千计。【言氏家谱】

圣贤被天下万世,而尤深于所生之乡。惟吴古为荆蛮,文身断发,混于龙蛇。自泰伯之至德,延陵之高风,俗始一变。迨言公北学,而孔子之道渐于吴,吴俗乃大变。千载之下,学者益众,家诗书而户礼乐,东南学道之宗,实言氏启之。【学道书院记】

本年,孔门弟子巫马施子期不禄。

 

    

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

战国,魏文侯元年,魏国公卜夫子子夏,曾为魏文侯师,设教西河,广授生徒。西泽、下干谷、河渎村卜姓居民,其后裔。【韩城市志.大事记】

卜商,字子夏,习于诗书,能诵其义,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尝对孔子曰诗书之旨,昭若日月,灿若星辰。后退而设教于西河之上,今邑境西南四十里西河村,即其地也。【韩城县乡土志】

子夏石室遗址,在夏阳镇英村。相传春秋末,孔子高徒卜子夏曾在西河设帐授徒。【韩城文物志】

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后汉书.徐防传】

子夏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焉。【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丘明传洙泗之风,公羊禀西河之学。【梁书.刘之遴传】

公羊高,周末齐人,深慕《春秋》尊王讨贼之义,遂喟然曰:“天下大纲,公式然秋日。”遂往西河,受《春秋》于卜子夏,尽得其学。【阙里志

吾谷氏始祖复姓谷梁,讳赤, 字元始,古代曹国人,后寓于鲁,故史册又记载为鲁国人,始祖系孔子之徒子夏之高徒。【谷氏家谱】

梁,鲁有赤,治《春秋子夏门人也。尸子云梁俶,《春秋》十五卷。【元和姓纂】

梁子,名淑,字元始,一名赤。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以授荀卿。【春秋梁传

孔子授《春秋》卜商,卜商又授之弟子公羊高、穀梁赤,又各为之传,则今《公羊》、《穀梁》二传是也。【太平御览.610

鲁穀梁赤为《春秋》,残略多有遗失。又有齐人公羊高,缘经文作传,弥离其本事矣。《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太平御览.610

谷梁子亦曰:“心志既通,名誉不闻,友之罪也。”正交论】

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子夏授高行子。【经典释文.毛诗】

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为与他人不同矣。于《易》则有《传》,于《诗》则有《序》。而《毛诗》之学,一云子夏授高行子,四传而至小毛公;一云子夏传曾申,五传而至大毛公。于《礼》则有《仪礼·丧服》一篇,马融、王肃诸儒多为训说。于《春秋》所云不能赞一词,盖亦尝从事于斯矣。公羊高实受之于子夏,榖梁赤者,《风俗通》亦云子夏门人。于《论语》则郑康成以为仲弓、子夏等撰定也。【容斋随笔】

弟子显名者段干木无择,洁己高蹈,义不苟合,富贵无所屈。曾申、高行子传其《诗》学。公羊高梁赤传其春秋学。之学,弟子亦有谨守之而遞传之者。譬诸草木穊种而时耨之,风雨既至,莫不各遂其性以成其材。是时诸侯、卿大夫多不说学,独魏斯往受经,执弟子礼,因矫其失以教之。由是,魏斯之贤闻于天下。【周季编略】

注:左丘明授曾申《左氏春秋》,子夏授曾申《诗》,疑曾申作《国语》。齐人公羊高,鲁人梁赤授经于子夏,为《春秋》作传。

段干木学子夏。【吕氏春秋.仲春纪当染】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子夏。【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

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而为文王师。【淮南子.汜论训】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史记.儒林传】

禽滑釐初师子夏,后师墨子。禽子问天与地孰仁?墨子曰:翟以地为仁,民衣焉,食焉,死焉,家焉,地终不责德焉,故翟以地为仁。【太平御览.36

禽子问天与地孰仁?墨子曰:翟以地为仁,太山之上,则封禅焉培塿之侧,则生松柏,下生黍蒲,水生鼋民衣焉食焉家焉死焉,地终不责德焉,故翟以地为仁。【艺文类聚.6

魏有子伯先,子夏门人,居西河。【世本】

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行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礼记.檀弓上】

子弓,子夏门人。【风俗通义佚文】

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荀子.非十二子】

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是也。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荀子.非十二子】

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荀子.儒效】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荀子.非相】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墨子.耕柱】

周贞定王二十年,言子六十岁,在越国传道讲学。【言子年表】、【言子春秋】

言子在南方水乡,坚持发扬先师孔子的教育传统,继续在吴中向前推进。【言子春秋】

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言偃,在定山东麓设学施教,首开境内文字之份。【周庄镇志】

曾子门弟子或将之晋,曰:“吾无知焉。曾子曰:“何必然,往矣!有知焉,谓之友;无知焉,谓之主。且夫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曾子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韩诗外传.七】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庄子.杂篇寓言】

 

    

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仍燔林,扇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文侯曰:“夫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夫子能之而能不为者也。”文侯大说。【列子.黄帝】、【博物志.八】

周贞定王二十五年,言子六十三岁,在越国传道讲学。相传言子冒着寒暑,在青溪传道讲学。奉贤一名即奉言子之贤。【言子年表】、【言子春秋】

周贞定王二十五年,言子去到了杭州湾之并的青溪讲学传道。【言子春秋】

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冬,言子六十三岁,孔门弟子子游从家乡琴川出发,横渡东江,到海盐、青溪传学。【孔门弟子画传】

奉城老街呈十字形,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旧时大街之北,又有一街东西绵亘,曰奉贤街,后称古游里相传孔子弟子子游曾到此,故名。【奉贤县志】

奉贤命名,其历古传说,谓孔门高徒言偃尝过此地。所以古城青村有言子祠堂;衢道又有奉贤一街,十口相传,云即子游经行讲学所到。逮至建县,援为嘉名。【奉贤县志】

奉贤之得名,相传言子尝至斯地,为奉言子之贤也。【奉贤县志】

元长曾西,字子照,生于周贞定王丁酉年。【曾氏族谱】

元,字子元,仕于鲁国。配高阳氏,生子西。【曾氏族谱】

 

 

周贞定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43年】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獶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

文侯曰:“敢问何如?”子夏对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文侯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然后,圣人作为鞉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礼记.乐记】、【史记.乐书】

至于六国,魏文侯最为好古,而谓子夏曰:“寡人听古乐则欲寐,及闻郑、卫,余不知倦焉。”子夏辞而辨之,终不见纳,自此礼乐丧矣。【汉书.礼乐志】

  魏文侯聆古乐而恐卧。【晋书.乐志】

魏文侯好捶凿之声,不贵金石之和。【刘子.殊好】

本年,孔门弟子言偃(子游)不禄。

言偃,字子游,生于周敬王十四年乙未,卒于贞定王二十六年戊戌年六十四。【言氏旧谱】

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生于周敬王十四年,少孔子四十五岁。北学孔子,列于四科。为鲁武城宰。言行俱在经传。殁于贞定王二十六年。【重修常昭合志】

贞定王二十六年言子六十四岁,在虞山故里。言丰二十岁,举行传统冠礼,取字文郁。言子在讲学传道中病逝。【言子年表】、【言子春秋】

言子病逝吴中,其孙言丰葬祖于虞山之椒,与仲雍墓并。【言氏旧谱】

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贱儒也。【荀子.非十二子】

有言桥,在江阴,子游裔孙寓此,因名。【江南通志】

约本年,曾子离楚返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