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
本年,晋人卜商(子夏)生。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周敬王十三年,五月的一天,田氏行至清风岭下乞讨,感到腹中疼痛,知道孩子就要降生,急忙向卜里返回,行至古贤村三官庙,因又饥又渴,进了庙门。发现庙内无人,偷吃了供台上的奉飨,将孩子产在庙院内。刚踏进庙门的一位老者,被婴儿的啼哭身惊动,问明情由以后,就立即向卜杨门村卜周启家报讯。在老人的帮助下,卜周启用独轮推车将她们母子搬回家中,忙了一夜的卜周启,天快明时,给儿子起名卜商,意思是看到天边有颗最明亮的商星,商星过后就是旭日东升。企盼儿子能够使家业振兴,给人间带来光明。因而,有人说卜商的出生地在古贤村,而他的家在卜杨门村。【温县卜商传说】
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
本年,子夏年十五,由温至卫,拜孔子为师。
卜商从小热爱学习,七八岁时,讨遍了村中识文嚼字的人。十五六岁那年,他听说孔子在卫国帝丘开门办学,再也忍耐不住,决定步行前往求学。全村老少几十人,将他送到了湨水河边。由于路途遥远,卜商跋山涉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到达帝丘孔子居住的地方。【温县卜商传说】
子夏幼小家贫,衣若县鹑。幸得父教。十五岁,母丧,离帝丘回家守墓。【西河志】
子夏贫,衣若县鹑。【荀子.大略】
子夏家贫,徒有四壁。【初学记】
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
子夏问:“三年之丧既卒哭,金革之事无避,礼与,初有司为之乎?”孔子曰:“夏后氏之丧,三年既殡,而致仕,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夺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无避,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公以三年之丧从利者,吾弗知也。”【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礼记.曾子问】
子夏问于夫子曰:“凡丧小功已上,虞、祔、练、祥之祭皆沐浴?于三年之丧,子则尽其情矣。”孔子曰:“岂徒祭而已哉?三年之丧,身有疡则浴,首有疮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而病,君子不为也。毁则死者,君子为之无子,则祭之沐浴,为齐洁也,非为饰也。”【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礼记.杂记下】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君子渐于饥寒,而志不僻;銙于五兵,而辞不慑;临大事,不忘昔席之言。【尸子】、【荀子.大略】
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孔子家语.六本】、【列子.仲尼】、【说苑.杂言】
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
夫子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礼记.檀弓上】
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孔子圣人,然犹居处倦惰,廉隅不修,则原宪、季羔侍;血气不休,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勤,则颜、闵、冉雍侍。【孔丛子.诘墨】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子夏问曰:“《关睢》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睢》至矣乎!夫关睢之人,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睢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睢》之道,则关睢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睢》,《关睢》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睢》乃天地之基也。”《诗》曰:‘钟鼓乐之。’【韩诗外传.五】
子夏读《诗》已毕。夫子问曰:“尔亦何大于《诗》矣?”子夏对曰:“《诗》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弟子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夫子造然变容,曰:“嘻!吾子始可以言《诗》已矣,然子以见其表,未见其里。”颜渊曰:“其表已见,其里又何有哉?”孔子曰:“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冷冷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者也。”【韩诗外传.二】
子夏读《书》毕。孔子问曰:“吾子何为于《书》?”子夏曰:“《书》之论事,昭昭若日月焉。所受于夫子者,弗敢忘,退而穷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壤室蓬户,弹琴瑟以歌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上见尧舜之道,下见三王之义,可以忘死生矣。”孔子愀然变容曰:“嘻!子殆可与言《书》矣。虽然,见其表未见其里,窥其门未入其中。”颜回曰:“何谓也?”孔子曰:“丘常悉心尽志,以入其中,则前有高岸,后有大谷,填填正立而已。《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美。通斯七者,书之大义举也。”【尚书大传.略说】
子夏读《书》既毕,而见于夫子。夫子谓曰:“子何为于《书》?”子夏对曰:“《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若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凡商之所受书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虽退而穷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作壤室,编蓬户,常于此弹琴,以歌先王之道,则可以发愤慷,喟忘巳贫贱,故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上见尧、舜之德,下见三王之义,忽不知忧患与死也。”夫子愀然变容,曰:“嘻!子殆可与言《书》矣。虽然,其亦表之而巳未睹其里也。夫窥其门而不入其室。恶睹其宗庙之奥百官之美乎。”【孔丛子.论书】、【尚书大传.略说】
子夏问《书》大义。子曰:“吾于《帝典》,见尧、舜之圣焉。于《大禹》、《皋陶谟》、《益稷》,见禹稷、皋陶之忠勤功勋焉。于《洛诰》,见周公之德焉。故《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谓皇极彝伦之度。《秦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者,则书之大义举矣。”【孔丛子.论书】
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
子夏问于孔子曰:“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耦,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人三,三三为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以从奇,奇主辰,辰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为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二生。其余各从其类矣。鸟、鱼生于阴而属于阳,故皆卵生。鱼游于水,鸟游于云,故立冬则燕雀入海化为蛤。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万物之所以不同,介鳞夏食而冬蛰,龁吞者八窍而卵生,龃嚼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前齿者膏,无角无后齿者脂,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是以至阴主牝,至阳主牡。敢问其然乎?”孔子曰:“然。吾昔闻老聃亦如女之言。”【孔子家语.执辔】、【大戴礼记.易本命】
子夏曰:“商闻《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谿谷为牝,蚌蛤龟珠,与日月而盛虚。’是故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口土之人丑。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不治,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绪而蛾,食肉者勇毅而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穀者智惠而巧,不食者不死而神。故曰羽虫三百有六十,而凤为之长;毛虫三百有六十,而麟为之长;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龟为之长;鳞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殊形异类之数。王者动必以道动,静必以道静,必顺理以奉天地之性,而不害其所主,谓之仁圣焉?”子夏言终而出,子贡进曰:“商之论也何如?”孔子曰:“汝谓何也?”对曰:“微则微矣,然则非治世之待也。”孔子曰:“然,各其所能。”【孔子家语.执辔】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子夏十九岁,冬,父丧。子夏行心葬礼,回家守墓三年。【西河志】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
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夫子,援琴而弦,衎衎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夫子曰:“君子也。”【毛诗.素冠传】
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子曰:“与之琴。使之弦。”侃侃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子曰:“君子也!”【孔子家语.六本】、【说苑.修文】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礼记.檀弓上】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于朝市,不返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与同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从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报之,则执兵而陪其后。”【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礼记.檀弓上】
有鸟九尾,孔子与子夏渡江,见而异之,人莫能名。孔子曰:“鸧也。尝闻河上之歌曰:‘鸧兮鸹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殷芸小说】、【绎史.孔子类记】
鬼车,昔孔子、子夏所见,故歌之,其图九首。【白泽图】
孔子谓子夏曰:“鹳鹆至,非中国之禽也。”【太平御览.923】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
本年,子夏为卫行人。
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
子夏问于孔子曰:“客至无所舍,而夫子曰:‘生,于我乎馆。’客死无所殡矣。夫子曰:‘于我乎殡。’敢问礼与?仁者之心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馆人使若有之恶有之,恶有之而不得殡乎。’夫仁者制礼者也,故礼者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异,不丰不杀,称其义以为之宜。故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礼记.檀弓上】
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将行,无盖。弟子曰:“子夏有盖,可以行。”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吾闻与人交者,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长矣。”【说苑.杂言】
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损》、《益》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淮南子.人间训】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尧履天子之位,犹允恭以持之,虚静以待下,故百载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满意,穷高而不衰,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逾恶,是非损益之征与?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舆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轼,调其盈虚,故能长久也。”子夏曰:“善,请终身诵之。”【说苑.敬慎】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中论.治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