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所在的太阳系有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种按照从近到远距离关系,看似没有任何规律,但是数学家体丢斯却发现非常奇怪这些行星在距离里数字之谜!
距离我们最近的星星是太阳系里的行星,这些行星的排列是有规律的。1766年,一位名叫体丢斯的德国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述太阳系概况时,要求学生将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记住.可学生怎么也记不住这些毫无规律的数字。体丢斯仔细分析了这些数据,发现并非无规律可循.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列,从第二个数开始,后一数正好是前一数的两倍,即:
0,3,6,12,24,48,96,192……
在每个数上加4,再除以10,便得到:
0.4 0.7 1.0 1.6 2.8 5.2 10 19.6 ……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其它数字正好是五个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只有2.8个天文单位处没有行星,土星以后也没有行星,因为当时知道的最远行星就是土星。
体丢斯并没有认为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发现,不过把它当做一个教学生巧妙记忆数据的方法,所以当时没有传开。直到1772年,德国天文台台长波德发现了它,觉得很有意思,才将它发表.因此一般称它为“体丢斯—波德”定则.天文学家就是以此为线索发现了天王星,后来又发现了介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特规律,,目前物理学没有找到出现规律依据,但是这种规则确实存在。可能我们对宇宙中一些奥秘还没有完全掌握,说不定那一天就发现这些奇特数字存在的原因,说不定这些规律成为我们认识宇宙新方法!
2019年元月14日于宜昌市尚书巷弄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