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公社在怜乡树,潘令花繁贺版舆。
这首诗已经把栾树
一年能占十月春写得很透彻了。此树春季枝叶繁茂秀丽,叶片嫩红可爱;夏季树叶渐绿,而黄花满树,实为金碧辉煌;秋来夏花落尽,即有蒴果挂满枝头,如盏盏灯笼,绚丽多彩。所以你去果园一路花鸟市场,大家都亲切叫她灯笼树。
值得商榷,写栾树自古有之,特别宋代的陈亮
把栾树写得极简而美。不过最早是班固,他《白虎通德论》一书,上曰:“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思是说从皇帝到普通老百姓的墓葬按周礼共分为五等,其上可分别栽种不同的树以彰显身份。士大夫的坟头多栽栾树,因此此树又得“大夫树”之别名。
不过我更喜欢她的花和果。因为花是那种淡黄色,不过在秋天,也多少给我们这些中年人有少许自豪,只是她是祭祀托情东西,一般文人还是多大有点忌讳。不过,我喜欢它,是因为她是作画一种颜料,亦是一种染料。《本草经集注》栾花
味苦,寒,无毒。主治目痛泣出,伤 ,消目肿。生汉中川谷,五月采。(决明为之使。)
不过她的果,也是更有价值。种仁含油38%,皂化后分出甾醇和棕榈酸。是一种工业炼油材料。
其实对于栾树药业价值,有一个人描述比较详细。他就是明朝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1361年10月8日-1425年9月2日),明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府;其谥号为定,故又称周定王。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因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底获准回到开封。此后三十余年间,组织编著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朱橚是有苦衷的。当他看到前途无望时,为了保命而选择一条士大夫之路。所以,他应该是栾树最佳的代表人选。既然远离权力,我就选择另一条服务于民的道路。这才是真正士大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