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曹公学文化桃花朵朵开

(2018-06-29 13:46:30)
标签:

杂谈

分类: 跟曹公学文化
跟曹公学文化桃花朵朵开

         来时秋不见桃花,空树寒泉泻石涯。
          争得时人见鸾凤,不教身去忆烟霞。
         这是在哥的茶馆,听表哥曾凡春的祖先抒发关于桃花源一点的心情。历年历代,但凡读书人不得志或者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就托物言志,必须涉及到桃花二字。其实,现在人大多曲解了桃花意思,硬是跟那个啥联系起来,居然弄几个半老徐娘在电视忸怩作态,勾引一些对黄昏还有点啥想法的男人,极度恶心。还起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名字《桃花朵朵开》,主要是媚俗一下大众。孟非的《非诚勿扰》倒还说得过去,小孩子过个家家玩个游戏,纯粹是调侃一下人生,勉强能接受,毕竟哪个没青春过呢?但到中年了,还老不死做不做一个表率,满是褶皱深深,硬是用白粉把自己装点成十八,好笑得有些可怜。
         每每看你桃花二字,心里想的早春三月。虽然人间四月天,百花争个艳。三月桃花时季,其实还是有些凉意的。这就很容易给那些不得志的人找到一条通往心里宁静的路。所以历代文人,极力粉饰桃花源的那种世外桃源,其实就是一种向往。
         最早被文人塑造故事刘阮遇仙,是我国古代四大人神相恋传说之一。桃源遇仙传说,讲的是汉代剡溪县(大致在现在嵊州)的两位以采药为生的青年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采药迷了路,在山中遇见两位仙女结为夫妻,半年后回家探视,只见家乡已无旧时模样。打听下来,才知眼下已是晋朝太康年间,离他们入山的汉永平年间,足足过了240多年,村里住的是他们的七世孙。不过文字极简单,但淡墨勾勒出来世外却是文人向往一种雅趣的生活。
         “二人俱东汉剡县人,永平年间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辞归。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又离乡,不知所终。”朴实文字采用白描手法,留给人更多瞎想空间。所以哥特别喜欢中国画,主要就是这种淡墨风景,能让人穿越进去。人是简简单单的几笔,给人以干净味道。以致我生活中对女性最高评价,干净而柔和。
         东晋人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庐山,哥曾经陪自己的女人去过。山云雾袅绕,是避暑好地方。只是哥当年柔情不在山水,瀑布虽没有三千痴但确实给人一种气势。在毛隐居寝室,看到是一件极其宽大的床,不过当时哥就是希望和她在那个大床上憩息一下,可是一条红布带子让人不敢越雷半步。美玲别墅是不开放的,所以最终没有进去。不过陶公只所以解甲归田,一来时他做个官不大不小,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主要还是官职太低,不能施展抱负。这也刚好成就了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不过他笔下的神秘地方,确实让人向往。按理他纯粹属于勾引行为,在自己老家人为幻想了一个不存在的情景,一直祸害了千多,让那些寂寞的文人失落后有一个想不切实际 ,还美其名叫做精神家园。哥以为,陶公当时意思是搞一个5A景区,帮助那个贫困潦倒山区写了一段广告词,呼你去旅游多少创一点收入。哥之所以记得他,不过是因为他是哥的乡党。凡是为故土做点实事的人,我们还是应该记住他。不过,哥的祖先从九江到了湖北,也没有断了乡音。一直靠从四川湖北贩点农产品到江西,维持家业的兴旺。其实在当时语文课堂上却没有让哥对故土的这位名人引起共鸣。只是后来听腾格尔,居然听出满眼的向往:
         陶渊明在晋朝写了桃花源
         名扬千百年
         陶渊明梦桃花
         梦里的事美丽诱人又伤悲
         桃花源美人多
         来了一个武陵人
         桃花源里撞上了桃花运
         来了一个武陵人
         酉州府里醉酒点鸳鸯
        
        一个打渔的这么有福气
        一个打渔的这么有福气
        桃花源里美人多
        陶渊明在晋朝写了桃花源
        名扬千百年
        陶渊明梦桃花
        梦里的事美丽诱人又伤悲
        桃花源美人多
        来了一个武陵人
        桃花源里撞上了桃花运
        来了一个武陵人
        酉州府里醉酒点鸳鸯
       
        一个打渔的这么有福气
        一个打渔的这么有福气
        桃花源里美人多
        桃花源里美人多
        听到这,狗日你油笑了。一个中年的油腻,不又是再想着把歌妹么?其实,还真不是。
         不过既然说到把妹,不由得想起另一个桃花之人。就是点过秋香唐伯虎。想想哥在宋代也是点过熏香,现实也点过蚊香,就是没有点过秋香。
        其实一代才子唐伯虎,本名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对了 这风流家伙自己在苏州搞了一个农家乐。
不过这家伙一辈子官运毁在一次押题上。各位看官,听个慢慢道来。不过当时在哥开茶楼时,这家伙还没有出生。纯粹野史,娱乐你一下而已,别较真。
        唐伯虎在历史上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舞台上、荧幕里,唐伯虎都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却是十足的悲情人物。作为一代才子,他参加科举考试一路过关斩将,考秀才、考举人都是第一名,但进京考进士时,却因为牵扯进了“泄题案”而一生无缘官场。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踌躇满志地来到京城参加会试,如果顺利,他将进士及第,大好前程唾手可得。这年的主考官正好是程敏政,也是一个神童,才华横溢,为一时之冠,他出的考题自然不轻松。果然,考题偏门,难倒了许多应试者。考试虽难,但难不倒唐伯虎,考试对他来说,如同小菜一碟。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唐伯虎从容地交了卷,这一次,他同样有信心拿第一名。考试刚刚结束,唐伯虎便与一帮学子相聚酒楼,畅饮抒怀。酒过三巡,大家纷纷猜测起谁会夺得会元。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老毛病又犯了,唐伯虎竟然大放厥词:“诸位都别猜了,我必是今科会元。”这本来只是一句酒后的戏言,但唐伯虎却要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朝廷还没放榜,你唐伯虎怎么就知道自己一定会考第一名呢?这其中一定有猫腻。本来有些考得差的学子心里就不平衡,对唐伯虎充满了忌恨。
         唐伯虎一同结伴进京的徐经是位巨商之子,为人十分豪爽。在京城等待会考期间,带着唐伯虎拜访了不少达官贵人,其中也包括当时的主考官大学士程敏政。由于后来的考试唐伯虎十分出色,也由于考试前徐经带着唐伯虎到程敏政家串了门,那些嫉恨才华的人终于抓住把柄,向有关方面打了小报告。一夜之间,流言四起,有人趁机告发唐伯虎考试作弊。在明朝,科考舞弊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不管是不是真的,朝廷都会严肃处理。不久,这件事就上报到了皇帝那里,明孝宗大为震惊,随即下令,核查试卷。巧的是,整个试卷中,只有两份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其中一份就是唐伯虎的。很快,户科给事中华眿上书弹劾主考程敏政出卖考题,唐伯虎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和唐伯虎一同被抓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徐经。据说,是徐经从程敏政的仆人那里买了考题,唐伯虎是无辜的,事实上,以唐伯虎的才华和个性,买题纯属多此一举。
不过哥到觉得这是唐哥一种幸运。自古,文人就是不会搞政治,也不懂经商,他们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所以才有了写诗画画的专心,至于是不是后来风流倜傥的形象,哥真心不敢猜想。哥生活在宋代,他辉煌与明朝。有一点相同的是,都是皇帝变得特快。他短短53岁,居然把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位皇帝活成了背景。
         他一生其实潦倒的,虽然卖字卖画。但是仍然满足不了他的风流花销。于是,他也学我们宋朝那位,也替人写的墓志铭。不过他的文字中,少了恶意奉承,躲了文采飞扬, 又压抑克制,里面还藏着悲天悯人。
         不过哥对他尊重的,是他把他一个农家乐 一直从明朝做到了现在。不像我的同乡弄了一个理想的家园,但是人们却在尘世中找不到。所以你去庐山,只有桃花源传说,而没有桃花源。反而被湖南人厚脸皮注了册,从此多了一个桃园县。台湾人也千万万水不怕别人耻笑,由于不受天国管辖,也无耻登了记。
而唐兄的桃花坞,却是一直生意不错。江南的温柔,一直走路几百年,多亏了他的那首绝唱: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