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秋不见桃花,空树寒泉泻石涯。
争得时人见鸾凤,不教身去忆烟霞。
这是在哥的茶馆,听表哥曾凡春的祖先抒发关于桃花源一点的心情。历年历代,但凡读书人不得志或者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就托物言志,必须涉及到桃花二字。其实,现在人大多曲解了桃花意思,硬是跟那个啥联系起来,居然弄几个半老徐娘在电视忸怩作态,勾引一些对黄昏还有点啥想法的男人,极度恶心。还起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名字《桃花朵朵开》,主要是媚俗一下大众。孟非的《非诚勿扰》倒还说得过去,小孩子过个家家玩个游戏,纯粹是调侃一下人生,勉强能接受,毕竟哪个没青春过呢?但到中年了,还老不死做不做一个表率,满是褶皱深深,硬是用白粉把自己装点成十八,好笑得有些可怜。
每每看你桃花二字,心里想的早春三月。虽然人间四月天,百花争个艳。三月桃花时季,其实还是有些凉意的。这就很容易给那些不得志的人找到一条通往心里宁静的路。所以历代文人,极力粉饰桃花源的那种世外桃源,其实就是一种向往。
最早被文人塑造故事刘阮遇仙,是我国古代四大人神相恋传说之一。桃源遇仙传说,讲的是汉代剡溪县(大致在现在嵊州)的两位以采药为生的青年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采药迷了路,在山中遇见两位仙女结为夫妻,半年后回家探视,只见家乡已无旧时模样。打听下来,才知眼下已是晋朝太康年间,离他们入山的汉永平年间,足足过了240多年,村里住的是他们的七世孙。不过文字极简单,但淡墨勾勒出来世外却是文人向往一种雅趣的生活。
“二人俱东汉剡县人,永平年间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辞归。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又离乡,不知所终。”朴实文字采用白描手法,留给人更多瞎想空间。所以哥特别喜欢中国画,主要就是这种淡墨风景,能让人穿越进去。人是简简单单的几笔,给人以干净味道。以致我生活中对女性最高评价,干净而柔和。
东晋人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庐山,哥曾经陪自己的女人去过。山云雾袅绕,是避暑好地方。只是哥当年柔情不在山水,瀑布虽没有三千痴但确实给人一种气势。在毛隐居寝室,看到是一件极其宽大的床,不过当时哥就是希望和她在那个大床上憩息一下,可是一条红布带子让人不敢越雷半步。美玲别墅是不开放的,所以最终没有进去。不过陶公只所以解甲归田,一来时他做个官不大不小,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主要还是官职太低,不能施展抱负。这也刚好成就了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不过他笔下的神秘地方,确实让人向往。按理他纯粹属于勾引行为,在自己老家人为幻想了一个不存在的情景,一直祸害了千多,让那些寂寞的文人失落后有一个想不切实际
,还美其名叫做精神家园。哥以为,陶公当时意思是搞一个5A景区,帮助那个贫困潦倒山区写了一段广告词,呼你去旅游多少创一点收入。哥之所以记得他,不过是因为他是哥的乡党。凡是为故土做点实事的人,我们还是应该记住他。不过,哥的祖先从九江到了湖北,也没有断了乡音。一直靠从四川湖北贩点农产品到江西,维持家业的兴旺。其实在当时语文课堂上却没有让哥对故土的这位名人引起共鸣。只是后来听腾格尔,居然听出满眼的向往:
陶渊明在晋朝写了桃花源
名扬千百年
陶渊明梦桃花
梦里的事美丽诱人又伤悲
桃花源美人多
来了一个武陵人
桃花源里撞上了桃花运
来了一个武陵人
酉州府里醉酒点鸳鸯
哎
一个打渔的这么有福气
一个打渔的这么有福气
桃花源里美人多
陶渊明在晋朝写了桃花源
名扬千百年
陶渊明梦桃花
梦里的事美丽诱人又伤悲
桃花源美人多
来了一个武陵人
桃花源里撞上了桃花运
来了一个武陵人
酉州府里醉酒点鸳鸯
哎
一个打渔的这么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