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曹公学文化张居正何方神仙?

(2018-06-24 05:24:07)
标签:

杂谈

分类: 跟曹公学文化
跟曹公学文化张居正何方神仙?

       去年去荆州江陵开湖北省物理教学年会时,曾经抽空去拜访过明排名第三的名臣张居正的故居,今天在高手众多宜昌往事群,居然说张首辅祖籍宜昌枝江人,引起我的一些兴趣,顺便翻开一些历史,做了一点笔记,也谈一点自己看法。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北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卒,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这里暂且保留常规一种说法,至少张江陵出生在荆州。但是祖籍是哪儿呢?是不是群里老师提到枝江白洋,白洋有张居正先祖墓。不过当时枝江应该属于荆州管辖范围。张居正出生时枝江也应该属于荆州,所以准确说法张出生于荆州。张出生枝江一说,查到一篇登于《三峡晚报》报道(地方史只能佐证,不能肯定,前一段时间关于南明时期夷陵名人文安之争论亦是如此我,夷陵区文史资料把他高抬成相,但是文一直在朱子孙建立小朝廷为官,所以应该遵守祖制不会设相,不过湖北一个作家在他作品《张居正》几乎按照宰相级别写了张首辅,首辅和宰相还是蛮大区别,建议权和执行权差别还是有点本质上差异的,当时张的“一鞭法”也是依靠他门生里一些知府级别官员来实施,当时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执行那个改革方案,说明首辅还真不是宰相)。
先看群里专家说到张居正,出生宜昌(他们胡说成祖籍,这差别有点大了,因为明史记载了张祖先是跟朱一起打了天下封了土地在归州,祖籍之争实属滑稽)。《三峡晚报》文章说:在距徐家湾堰约1000米处,具体地点即界坡坎下何明金住宅南侧十多步处搭在过路水沟作为桥板的一块古碑石,长170公分,宽80公分,厚30公分.立碑时间:万历已卯年即公元1651年,距张居正死后29年,官衔相当于现今的中央部级,碑文记述如此简略,推断应是张居正执政任用的大臣无疑,当其受贬致死归葬乡里,而余公之妻徐氏系知府之女。该石碑是解放后被用来利用搭桥而不知原墓地所在。现仅就“徐知府”遗宅址,联系民间传说并“古溪余公”墓碑提出个人推断之意,旨在佐证张居正确是枝江出生的历史名人。按照个人看法,张居正出生枝江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己祖先曾经埋在一个地方,就推断出他的子孙出生在那儿是荒唐的。但是,张的祖先,包括他本人与宜昌关系确实密切。
       首先他闺女嫁给我们宜昌人。提起这件事,还有一个宜昌地名来历。张亲家叫刘一儒,出生于今湖北宜昌西陵区尔雅街,原来叫锁堂街。为什么叫“锁堂”呢?这里有个有趣的传说。
       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夷陵出了个文士叫刘一儒。他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到京城当了官,最后升为刑部侍郎。当朝宰相张居正,把心爱的女儿许给了他的长子刘戡之。他们成亲那天,嫁妆把一条街都摆满了,看热闹的人挨肩擦臂。可刘侍郎却紧皱双眉,踱来踱去。突然,他大声吩咐道:“把这些东西统统搬到堂屋里,锁起门来,谁也不许动用!”刘侍郎这般不讲情理,引起了人们纷纷责怪。过了几年,张宰相死了,皇帝还抄没了他的家产,贬斥了他的亲朋故旧。可刘一儒因为曾写信规劝过张居正,锁起了张家送的财物,显示出清廉和耿介,所以不仅没遭贬谪,反而被升为南京工部尚书。刘一儒住过的那条街,就叫作锁堂街。
        我们先看看张居正的祖籍究竟在哪儿?必须是正史记载。张居正的籍贯是哪里,《明史》《国榷》、《罪惟录》载明是“江陵人”。《中国人名大辞典》(民国十年六月初版)载“江陵人”。《辞海》(1999年版)作“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那么,张居正的祖籍又是哪里,张居正《张太岳先生文集?先考观澜公行略》载:“江陵张氏可考始祖为元末张关保。张关保,安徽凤阳定远人。”张居正长子敬修《文忠公行实》,作“其先庐州合肥人也。始祖福,„„”。朱东润《张居正大传》说:张居正“其子敬修作《文忠公行实》,则称“始祖福,庐州合肥人。”郦波《风雨张居正》说:张居正祖先张关保是凤阳人。刘志琴《张居正评传》说:“张居正祖籍原本在安徽合肥,他的先祖张关保是朱元璋的大同乡。”《张居正家族世系》云:“一、远祖张福,庐州合肥人。二、一世祖张关保凤阳定远人。”张居正百科名片,记为“祖籍湖广江陵(今属湖北)”。内阁首辅百科名片,则记为“祖籍安徽凤阳”。樊树志、吴琼、今波《铁血首辅.张居正(文化中国)》:“远祖张关保是朱元璋的同乡,凤阳府定远县人。”纵观上述,张居正的籍贯是荆州府江陵县(今属湖北荆州)。祖籍则有安徽凤阳定远、凤阳府定远、凤阳、庐州合肥及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等,说法混乱。张居正祖籍究竟是哪里,有必要加以考证。
        不过群里关于张祖籍枝江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先祖与朱元璋一起打下天下,曾被朱安排在归州做官。张居正在《先考观澜公行略》里说:其“先君讳文明,字治卿,别号观澜。高祖唐,妣沈氏;曾祖旺,妣王氏;祖怀葛公诚,妣聂氏。父东湖公镇,妣李氏。怀葛公以下,俱赠特进光禄大夫云云、大学士。聂以下俱赠一品夫人。其先凤阳定远人也。始祖关保,国初以军功授归州守御千户所千户。至怀葛公,以别支徙居郡城。怀葛公阴行善施德于人,不食其报身。自作苦得钱即以周贫乏或施僧供,家无余财。有识鉴,虽口吃而其言皆足为训。里中父老称为謇子。每举其言以训诫诸子弟必曰张謇老云云。其见敬信如此。謇祖生三子长钺仲即镇季釴。钺能治生饶于财,釴业儒为邑痒生。镇豪宕任侠不事生产又弗业儒,然謇祖顾独爱之逾于伯季远甚。及镇生先君謇祖乃曰吾平生济人多矣,后世必有兴者,其在此儿乎,
         《张居正世系考》:“张居正远祖为庐州合肥人。始祖叫张福,身高力壮,随朱元璋起义,定吴越闽广,累功授归州长宁(卫)所,世袭千户。张福以后四世孙自秭归徙家江陵,遂为江陵人。”冯明《张居正是出自枝江的历史名人吗,》记:“张居正的先祖张福(关保)随同朱元璋起义,因军功授予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守御千户所千户。同治《宜都县志》和康熙《荆州府志》所载的‘唐公望墓’或‘唐旺墓’,实际为张居正高祖张旺和张旺父亲张唐的墓地。”能不能这样假设一下,张先祖任职归州时,后人基于归州环境恶劣,购土地而去了当时比较发展的荆州,也就是现在的枝江,并在那儿安顿下来。
        当时荆州有一个辽王(朱元璋搞分封制,皇帝的儿孙除一人继承皇帝位外,其他的分封各地当王,张居正祖父张镇是辽王府的一名护卫,按情理张镇应该常住江陵。他父亲张文明是湖广江陵一落魄秀才,其实他秀才还是用票子捐来的。史料张文明年轻时候在江陵做生意,后来张居正入阁之后,张文明在地方飞扬跋扈,招致不少百姓不满,其于万历五年(1577)去世。因此,张居正出生地江陵好无疑问。
        啰嗦这么多,其实都是笔记。按照以上可以查找正史资料,张居正祖籍安徽,先祖协助朱元璋取得天下而来到归州为官,后人曾定居于枝江,祖父张镇去辽王家当保安,所以在江陵定居。老爹张文明年轻时做生意,生下张白圭,张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一路高升,成为中国历史上改革家。
       枝江只能算张居正祖先的寓所,根本不是祖籍,也不是出生地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