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天才少年王维一首诗,把边塞写得如此之美,相信昭君出塞到也是一种福气,可惜今年教育有援藏任务,父母已至耄耋,虽然向往,但是身为人子,父母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到了这个岁月应该是“父母在,不远游”了,所以只好放弃。
落,字词有三种:一是掉下来,往下降,又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花谢花落,本应该是伤感的事,比如林黛玉葬花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细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窗。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著处。手把花锄出绣窗,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哪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其骨,一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的母亲过世而成了一个“寄读生”,没人关心,本来是自然一种正常现象,但这花没落在地上,真真切切落在黛玉心里。花落中看见人亡时孤苦伶仃。其实,人本来就是孤独的,但是黛玉是敏感性人格,这种人受环境影响较大,容易走偏。(局外话,这次放弃一场远行,就是怕父母也沦落成黛玉那样悲惨结局。毕竟我在他们附近,他们多少还有点依靠,特别是住个院啥的,我在他们会有人管)。
词义二:衰败。白居易这句名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哥这辈子,出来中考是宜昌县状元外,后来一直就活着一个封闭环境里,没有斗志,看一些闲书,放弃所有人生追求,什么事都是一种无可奈何选择,基本是一个彻底的loser,说沦落人,还有点高抬哥了。不过活过五十,终于明白了。人也就那么会事,虽然这辈子没有大起大落,但是简单而淡然。不畏惧任何苦难,蹒跚着还能走完人生的路。这尘世,与自己一样人太多。不是不甘心低矮成一朵草,而是就只想做一兜世人都瞧不见小草。沦落世间,既然相逢,何必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
落还有丢下,遗落意思。人故意为之,不过在我们宋代的一首诗里,把这个字用得极其完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这首《约客》想必很多朋友都曾读过,诗中前两句纯以写景,将黄梅时节阴雨绵绵、池塘青草蛙声阵阵的情景写成了一幅江南夏雨图,已经破位美妙。所谓“景语皆情语”,这两句写景中也深含诗人等待客来的孤寂之情,同时为后文客人失约买下了客观天气原因的伏笔。紧接着一句“有约不来过夜半”则直接点名诗题,好友失约不来,而诗人却等待至夜半时分,足见期待之久,孤寂落寞之情更深一分!写至此处,情、景、事皆已交代完毕,看似诗意已尽,但结尾处却添神来之笔:“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个“闲敲棋子”的细微动作描写,便将诗人内心焦躁失落怅惘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从这样的小小动作中又可看出诗人内心失落却又不表现于外,仍然悠闲静谧的外在形象也随之突出!而“落灯花”的描写既再一次点出夜之深,同时又将情感推至更深一层!
落,在英语里fall。有趣的是,我读过一篇英语诗,也能把一片落叶写到极美,像我们宋朝人穿越去了国外。Xi-moTr.EastSeaFairy写的:
I'maFallenLeaf
我是一片落叶
Autumnisdrawingthe
curtain
秋渐深
Darkgreenismixed
up with dusk.
墨绿夹杂着黄昏
Afterleavingthetwig
脱离枝干之后
I'mincitedonceagain
by a petal of ironical smile再次被一瓣冷笑挑唆
Howdisdainful!
多么不屑
Winter,alsolaughingscornfully
冬也轻蔑地笑
Isapproachingthewandering
body.
逼近漂泊的身子
Unabletofindmy
own root
无法寻觅到自己的根
Closetomyhometown,
but is called an alien走近故乡又被唤成异乡平
人类情感有太多相通了。各位看官你读了,是不是怀疑贺知章也穿越了吧,他那首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种意境,两者语言。泡一杯茶,坐在月色下读它们,有一种什么味道。呵呵,享受吧!
不过我认为,“落”字用的最绝妙是李白,大气,给你创设意境开阔,那种豪迈一般人达不到,《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不过哥更喜欢那种安静一些,因为读了你便不知道人间一切苦,反而觉得平常就是一种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