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策略
(2019-10-13 15:48:00)小学数学渗透“单元整合”策略
教材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也是离不开教材的,但也不能被教材所束缚。“用教材教”不应只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等对教材进行整合与创新,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策略一:活用例题,释放资源
学习例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方法,对于例题,我们要认真思考、仔细琢磨,灵活运用例题,释放例题资源,。
1、替换例题内容。一些例题中的数据、描述的情境等素材过时、生疏,不能对学生产生极好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教学材料,在不改变知识体系的前提下,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信息来取代,进行合理的更新,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我们就可将例题变更为本班老师和某同学的年龄差进行探究。
2、更换原有例题。新教材的一些例题都配有对话情境图,它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习例题时,个别学生照着课本同教师对话,看似学懂了,实则缺失了思考,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可以将这样的例题变为学生感兴趣的,乐于进行学习的生活素材,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好的学会知识。
3、丰富例题内容。一些例题呈现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挖掘价值,我们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的丰富例题内容,最大程度地用好例题。
策略二:精心练习,发展思维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思考、仔细琢磨,最大程度地体会编者意图,用准、用足、用活习题,使其在教学中释放更多的精彩。
1、调整顺序,发展能力。教材的编写具有普适性,我们在进行练习教学时,不能一味按教材中练习题呈现的顺序进行,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重组习题,有机呈现,形成对比,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感悟意图,拓展延伸。一些习题看似简单,但留给教师拓展的空间却有很大。我们要读懂习题、精于构思。可以扩充一些习题的内容,可以变式呈现同一习题,可以将一些习题同其它习题进行对比分析。
3、探寻多解,启迪思维。教材中的很多习题具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然而由于赶进度、设计不充分等原因,很多时候便出现了方法策略单一等问题。寻求多种方法能强化知识间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预设解题方法,留足时间让学生展现智慧。
策略三:整合教材,丰富内容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只是数学知识体系上的某阶段的某个知识层面。因此,在学习一些知识点时,我们需要“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可以把它与前一阶段有关知识进行适度整合,达到巩固旧知、温故知新的目的,也可把后一阶段知识点提前渗透,起到激发兴趣、构建体系的作用,并丰富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胳,提高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