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周长与面积”内容整合案例
(2019-07-22 15:52:24)三年级“周长与面积”内容整合案例
一、情境探究
1、比长短。
师:老师家里有两个长方形的相框,要在它们四周围上彩带。想一想,彩带该怎么围呢?
生:绕着相框一周的边线围,彩带长度就是相框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围哪个相框需要的彩带更长呢?
生1:把每条边量一量,算出总长度。
生2:把围成的彩带拉直比一比长度。
生3:分别比一比两个相框的长和宽。
2、比大小。
师:在两个相框中装上玻璃,哪个相框需要的玻璃更大呢?又该比什么呢?
生:比较玻璃面的大小。
师: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面谁大谁小呢?
生:可以把两个相框拼起来比一比。
3、比较感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1:一个解决的是线的长短,一个解决的是面的大小。
生2:一周的长度可以把四条线段拼接起来比较,面的大小可以用重叠、拼一拼的方法比较。
二、体会意义
1、合作探究
师:把这两个相框放到格子图中,我们还可以用数一数的办法进行比较。一周的长度和面的大小分别该怎么数呢?
师:同桌合作,一起研究。
2、数一周长度。
生:一周的长度指的是一周的线的长度,比较一周的长短可以一段一段的数线的长短。
3、数面的大小。
生:面的大小指的是面,比较面的大小可以一块一块数方格的大小。
4、对比感悟。
师:数线和数面是不一样的,一周长度可以一段一段的数出各有几段进行比较。面的大小可以一块一块的数出面有几块正方形进行比较。
数学单元整合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教材内容体系的前提下小步子开展。通过单元整合的研究能确实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凸显真正的价值。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到:转变观念,勇敢做课改的实践者;研究学生,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数学的本质。
总之,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中要时刻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努力把教师的角色从课程改革的“局外人”转变为“实践者”。不断提升“课程意识”,努力尝试突破既有的程式,勇于改变自我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