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No.69课堂是改变了学生,还是改变了老师自己?

课堂是改变了学生,还是改变了老师自己
华东师范大学
今天上午,报告主题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效率》,讲课专家是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
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著有《叩问课堂》、《课堂密码》、《学校法制:理论与案例》和《教育考试与评价政策》等专著,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领域有独到的研究,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海宁高级中学校长。
抱着问题就是课题的心态,作为校长的他开始从其他名校找原因并同时与其他校长交流、追问,最后得出一个很萌的结论: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了学校就好了,一个校长重视教学多听老师的课就会抓好教学质量。我不由自我追问,校长听课真的会提高教学质量吗?尤其是校长跨学科听课。在看似随意的交流中,周校长传达了一个思想:我们的课堂是改变了我们的学生,还是改变了我们老师自己?
“通透”——闲聊了二十分钟之后出现在教授口中的关键词,周教授认为:之所以很多老师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因为对课程,对学生看得不够通透。教授以为,一个老师的课好不好,不看专家的评价,而是可以自我感知。如果一个老师出教室和进教室的体温上升了两度,那么你这节课就成功了。这种说法获得了老师们一阵友好的笑声,这就是周教授的风格,有段子,有梗,最关键,有理论高度还能与实践结合。
一个老师不管上课好不好,时间久了,学生都有抗体。重要的是,不是你的课上的差,而是每天差的不一样,只要坚持不懈那么做,就会成为一种风格,就像某位画家,别人都画美女,他专注画丑女,抽出风格就成了大师,作品也每每遭人疯抢。教学追求的不是精彩而是风格,也就是把简单的事坚持下去,那就是一种成功。
只有教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才能从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站在名师的角度,放眼当前的教育一线,优秀的教学能手型老师上课很精彩,听课时大家心情激动,评课时纷纷感动,过一段后一动不动。这样的优质课对于普通老师有帮助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别人永远学不到你的东西。我们常常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学到了皮毛。然而,所谓皮毛,就是只有皮足够厚,才能长出丰厚的毛。
故而,一堂课的效果,既不是单独由教决定的,也不是单独由学决定的,而是由学与教的相互适应决定的。教的太过精彩的课,学生实际是在欣赏,而不是深度学习。就像惊险的杂技节目一样,总是要打上“禁止模仿”的字样。从这种角度来说,一节很好的课和一节很差的课,都是很难让学生学到东西的。所以,一节课的好不好是由教与学的相互适应决定的。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和”才有“兴”。家庭如是,课堂亦如此,课欲有效,和字当先。

今天的“因材施教”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原则而不是一种策略,教师需要了解你所教的这一群人,这一代人的认知结构,心理状况。
那就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更容易被学生适应?教师是蜡烛而不是烟花?蜡烛只有静静地燃烧才会照亮更多的人。由此可见;一个教学风格相对稳定的教师比较容易被人适应。好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有现场感而是让学生有成就感。往往老师的成就感越强,学生的成就感就越弱。
一堂课的完整性可能胜过一堂课的精彩性,一堂课的完整包括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一节课的课堂进度是由班上第10名到第25名之间的学生决定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词:习得性无助。一个人的学习和一群人的学习不一样,一个人学习,只要你努力,你就有希望,而一群人学习,只要你学的慢,你就没有希望。
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学习的表演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课堂有比较的功能。美国的翻转课堂是预习的2.0版本,不仅是预习上课的内容,而是把教师上课的教案也让学生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课堂的问题和困惑。好的课堂要把预习做到极致,一个会预习的孩子迟早有一天会把老师干掉,一个不会预习的学生迟早会被老师干掉。预习最重要的是解决情感的问题,所谓是“先入为主”,一旦是老师先入,学生就在旁边看热闹,只有学生先入,才会真正主动学习。谁是主人谁是客人,这是由教学的机制决定的。导学案也没有解决预习的先入问题,预习环节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先入养成主动的态度。同理,课后作业也是被动行为,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复习。预习,学习,复习三位一体,这样才是一节课的完整环节。
教什么更像科学,怎么教则像艺术。所以教学研究主要是研究教什么?常规的学校教研活动,事先找年轻老师上课,然后集体评课,大家纷纷发表意见,你觉得该怎么上他觉得该怎么上,最后大家各自散去,完了之后,大家还是回到原先的授课方式,没有任何改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不是老师们不知道怎么上好课,而是因为你的能力只能支撑你上课的方式,不能复制别人的上课方式。
所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要研究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这是大家都可以利用的研究成果。当我们对教什么理解肤浅的时候,你再怎么研究都解决不了教学质量问题。
命题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编写教材力求阳光,人人都能看懂;考题命题则偏向阴暗,是必须要一定比例的人看不懂。在这种矛盾对立体面前,反推教学则是既要有教学的思维,还要有命题的思维。所以,我们要像培养最好的学生,就要培养会出题的学生

另一个是关于情景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是要还原背景知识而不是创新情景。每个学科对于没有搞懂的儿童来言,都是一门外语。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学科的老师都要进行专业术语解压。所有的教学方法加起来就是两种,一是深入浅出,另一种就是浅入浅出。深入浅出是对老师的挑战,因为深入暗含老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刻程度。
最后教授谈到师生关系问题,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就是要跳出教学看教学。现在的学校把教书和育人分的太清楚,科任教师对德育的回避,对教学的伤害远比对学生伤害更大。教师不走进学生心灵,不和学生一起玩耍,就只能用各种音频视频五彩斑斓的东西吸引学生,以弥补育人的缺失。教师下课不陪学生玩,学生上课就不会陪你玩。
师生感情越薄弱,就不可能有很好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干群关系越好,学校管理就越好。同样师生关系好的学生差不到哪里去。
所以,除了课堂的有效之外,我们还要思考课堂的温度,也就是课堂的德育。一旦教师缺失了德育,离学生越来越远,教师的成就感就一定会越来越差。
上午的培训,是远程线上进行的,三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教授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将理论与教学实际巧妙结合。让参与培训的老师们思考良多,受益匪浅。
2、教师当你谁也照顾不了时,只有照顾好你自己。
3、不是教师同情学生,而是学生在同情我们教师。
4、人是生笨了还是被教笨了?
5、学生笨不是教师的错,也不是学生的错,而是他父母惹的祸。
6、整天都在忙碌肯定是不会有多少思想的,闲暇之时出智慧。
7、精力旺盛其实就是体力透支。
8、一般来说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智力比较低,寿命比较短。
9、聪明对自己来说是好事,对别人来说就是要命的事。
10、体力体现教学态度,智力彰显教育专业。
11、教师要有长远眼光、自私心态,只有教师自己感到快乐、自信才会产生出好的课堂。
12、教材和教师只是工具,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兴趣和方法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
13、四十五分钟课堂只是在积累经验,三十年课堂才是在专业成长。
14、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吧。
15、天才不是教师教出来的,笨人才是教师教出来的。
16、一位英语教师说:四十五分钟都讲英语的是阎王,三十分钟讲英语的最多是个小鬼。
17、教师不是为学生的成绩负责,而是为培养学生兴趣负责。
18、你长得漂亮、帅,那是天然的课程资源。
19、培养兴趣的两个途径:一个是让自己每天都过得更帅更靓,二是自己比学生更有兴趣。
20、体力劳动是当你累了回到家就睡着了,脑力劳动是当你累了回到家睡不着。
21、魏书生是靠教育学生出名,窦桂梅是靠教学出名。
23、一个东西有两个人关心最后就变得没有人去关心。教师关心学生学习,学生也关心学习,最后没人关心学生学习。
24、我们不是要教我们眼中的学生,而是要教真实的学生。
25、教学生的教师不是真实的教师,而是学生眼中的教师。
26、别人不关心你的东西,你才会越关心你自己的东西。
27、你劝一个痛苦的人,只有你表现得比别人更痛苦才有可能劝得有效果。
28、校长既是管理专家又是教学专家。那么你每天都回两个家,你还是专家?那是无家可归呀!
29、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怎么教是艺术,教什么是科学。
30、当教师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自信。
31、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优秀而不是优秀的教师。
32、课堂教学是扩大学生优势还是弥补教学的劣势?
33、教师应该把学科生活化,学生应该让生活学科化。
34、当你听报告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可全部听完后觉得什么道理都没有。
35、学生被你“利用”而变得优秀。
36、你什么都搞懂了,学生就什么都不去搞懂。
37、学生是向你模仿的,你(教师)时刻开心了,学生也会开心。
38、教师照顾好了自己,也就照顾好了别人。
39、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40、(有些)老师的智商比学生低多了。
41、经验让无知者变成有知者。
42、当你(教师)不断折磨学生时,最受折磨的还是你教师自己。
43、你的学生越聪明,他们就越同情你(教师)。
44、一个坐三轮车习惯的人,让他去坐宝马就会不习惯。
45、教师要把自信放在自己身上。
46、教师要自私。
47、伟大的人教出的人往往是不伟大。
48、中国人富不过三代,三代人都有文化的很少见。
49、
50、越不要课的(老师),(校长就)越应该给他多排课。
51、补课是因为老师笨,笨鸟先飞嘛。
52、中国的教师精力最旺盛。精力旺盛的人(教师)智商不高,寿命不长。
53、闲暇出智慧。
54、你(教师)越来越笨,怎么可以教出越来越聪明的学生。
55、目前教师有体力比用智力要多。
56、(教师)聪明对自己是好事,对别人是要命的事。
57、智力越高的人,别人对他的提防就越多。
58、如果你和姚明合一个影,那你一辈子都没有自信。
59、教育一定要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
60、学习成绩=情感*方法*智商。
61、(学生)最容易改变的是情感。
62、学生笨不是你(教师)的错,也不是他(学生)的错,而是他父母惹的祸。
63、(教师)越讲学习方法,对学生越有利,对你(教师)越不利。
64、方法是学生自己的,不是教师教的。
65、教师不是对学生的成绩负责,而是对学生的兴趣负责。
66、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一科,首先教师要特别喜欢你所教的这一科。
67、用班主任的心态当科任老师(让德育进课堂)
68、现在的课堂不教人而教书(教师不关注学生)。
69、当父亲是亏本买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70、魏书生不是教语文出名,而是教学生出名。
71、德育能增加教师的内涵。
72、教师要关心学生而不是学习。
73、(两个学生打架)最先动手的那个最没有错。
74、课是可以停的,人的命是不可以停的(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不应推到课后处理)。
75、(学生考试成绩差是)学生不难过是因为你(教师)比他更难过(生气)。
76、教师越看重成绩,学生就越不看重成绩。
77、(教师)连教什么都不知道,你还去怎么教(有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78、教什么是可以研究的,而怎么教是艺术的,艺术是不能统一的。
79、当教师的可以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样不能没有自信。
80、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是备课。
81、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优秀而不是优秀的教师。
82、教师在课堂上要批判教材和补充教材。
83、课堂上只有两件事:教师(对知识的)解压,学生(对知识的)压缩。
84、能者多劳,多劳早死。
85.生活中不需要聪明,你越傻越好。
86、上帝对我不公平,我就对上帝不公平。
87、下课后最好让学生缠着你不让你走,你不要缠着学生部让学生走。
88、中国的教育是把有兴趣的孩子搞得越来越没兴趣了,把胆子大的孩子搞得胆子越来越小了。
89、当老师的人,理想太大,理性太小。
90、教学,方法的责任人是学生自己,老师只是间接的责任人。
91、真理掌握在少数人心里,但却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92、容易成熟,却不容易成长。
93、要提高教学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
94、听课时,把自己当成最笨的学生。
95、先解决方向问题,再解决方法问题。
96、你想把谁搞懂,你就要用谁的逻辑。
97、当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趣时,你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无趣。
98、想办法让学生学得好,不是想办法教得好!
99、知识面比学科知道重要些。
100、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能改变一个群体,改变一种生态!
101
、老师的情绪和态度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态度,学科知识是潜伏在情绪和态度之中的。
102、在大学里,教一个学科就是创造一个学科,在小学教一个学科就是普及一个学科,但不能太专业,否则就是僵,
103、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才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104、你的眼光越长远,你用的工具越科学。
105、把学习责任感还给学生,老师就有了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106、推动教师成长的不是教材,而学是学生。
107、一位优秀的老师是学生教出来的,但优秀的学生不一定是教师教出来的。
108、
109、当你无私奉献的时候,你的学生就学会了无偿占有。
110、一堂好课的两大特点:天赋,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