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教研室 冯晓斌

3月30日,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发布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1年全省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工作的通知》文件。文件表明,2021年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在评选项目及顺序上与往年比较,有了重大调整。往年的项目及顺序是参评教师“抽题、备课、说课、答辩、讲课”,今年的项目及顺序是参评教师“抽题、备课、讲课、反思、答辩”。主要变化是把课前说课,改变为课后反思,把课前答辩改为课后答辩。评选项目、顺序的变化,反映了评选组织方对参评教师关注点的不同,其背后是组织方对说课、讲课、反思、答辩等的新认识。
关于“教学反思”,百度词条的解释是,“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反思、反省,无论对人的成长,还是对教学的深度理解都有巨大帮助。《论语·学而》中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曾子对自身人格修养完善的一种历练方式,教学能力的提高依然需要这样的历练。老师讲完一节课,要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我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吗?为什么实现了?是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还是教学流程设计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是其他?如果没有实现,是教学目标设计过高,超出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不当,或者是老师对知识点理解的不透彻,没有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明白?等等”从比赛的角度看,教学反思主要考查的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觉察、觉醒、觉悟、省察能力,对自己课堂教学得失成败的归因能力。从教研的角度看,教师通过追溯教学成败得失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正优化,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和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课后反思在比赛中重在考查教师对自我教学实践的觉醒能力、辨析能力、归因能力、改进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在实现教师与自己教学实践的对话,通过与实践的对话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反思,简单的说,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我的课上,那个同学为什么老是走神呢?”老师要由果溯因,进行一番“为什么”、“因为什么,所以什么”的追问和解答,甚至要通过一番调查来找出原因,以便后面的教学能“对症下药”。

答辩往年是安排在说课之后,一般问两个问题,一个是校本研修方面的,一个是与学科课题教学有关的。说课之后的答辩,应该针对说课内容,就学科属性、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提出问题,“答辩”重在一个“辨”字,重在辨析、辨别、辩论,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或者能“自圆其说”;反思之后的答辩,应该针对课堂教学及教学反思有关内容提出,教学的“得失点”,应该是评委提问的聚焦点。通过提问教学的“得失点”,可以判断教师对自我教学的觉察能力,与自己教学实践的对话能力。“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应该比“教师是实践的反思者”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反思的实践者”突出了教师对自我教学的觉察与觉醒,突出了教师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而“实践的反思者”却不包含这些意义在里面。因此,“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也对应了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比“教师要做专家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综上所述,笔者臆测,陕西省2021年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比赛项目及顺序的调整,是在告诉老师们我省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和关注点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这个新的认识必然引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新制订等一系列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