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独秀旧居

标签:
旅游 |
分类: 假日游中国 |
陈独秀旧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南依北池子头条胡同、西依骑河楼南巷,西隔北池子大街与简子河相望,简子河(护城河)西侧就是故宫博物院,东隔民政部信息中心与北河沿大街相望。
这里是民国六至八年(1917—1919年)陈独秀在北京的居住地。陈独秀旧居坐北朝南,是一个正方形的院落,长宽均为17米,院落东南方缺角,大门位于东北角,院内正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耳房一间、东厢房两间。陈独秀旧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见证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历史遗存。
民国六年(1917年),陈独秀从上海赶赴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在此居住,并设立《新青年》编辑部。民国八年(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北洋政府军警逮捕。民国九年(1920年)2月,陈独秀离开北京。2021年6月1日,陈独秀旧居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大门位于院内东北角,向北而开,有两步台阶,为小型如意门,只占半间房,顶部合瓦清水脊。门上有两个门簪,上面刻着“吉祥”两个字。门口有两个青石门墩,上面雕刻着石狮。
正房为《新青年》编辑部,面阔三间,坐北朝南,前出廊,东侧耳房二间,连同门道共有三间,合瓦硬山式,过垄脊。南房为陈独秀和高君曼以及子女陈鹤年、陈子美的卧室,面阔三间,坐南朝北。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安庆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早期主要领导人。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后,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鲁迅等一批思想者和文化先驱在《新青年》上猛烈发声,北京大学新派人物加入《新青年》撰稿行列,实现了《新青年》杂志与北京大学“一刊一校”的结合。
陈独秀旧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也是见证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历史遗存。2001年7月12日,陈独秀旧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27日,《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2001年7月12日,陈独秀旧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27日,《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北京市内乘坐观光2线路公交车,在东华门站下车前往。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