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2023-11-18 19:41:34)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我去正定县旅游的时候,第一站就是导航至崇因寺。崇因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恒山东路路北,为正定八大寺之一,在正定县的名胜古迹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我到达导航位置后,左顾右盼怎么也找不到寺庙,停车路边,到正定县中小学教育研训中心传达室询问,原来崇因寺就在中小学教育研训中心校园内,现在只剩下藏经楼了。正定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崇因寺藏经楼为其组成部分,其建筑构件雕刻精美细致,彩画图案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这就是崇因寺藏经楼,从照片看保存相当完整。198211月,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其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崇因寺始建年代不详,据光绪元年(1875年)编纂的《正定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僧人无疑募资重建。寺院鼎盛时期的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照壁、无梁殿、钟楼、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毗卢殿、藏经楼,可见鼎盛时期寺院之壮观。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这是我在隆兴寺拍摄的毗卢殿照片。

1959年将毗卢殿迁至正定隆兴寺内,上面照片就是现存于隆兴寺内的毗卢殿。现崇因寺内仅存藏经楼及琉璃照壁各一座。藏经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布瓦顶,为二层楼阁式建筑。琉璃照壁位于藏经楼南侧140米处,青砖壁身,石质须弥座。2017年,由县政府投资对藏经楼开展了修缮工程,修缮内容包括瓦顶揭瓦、木构件检修、糟朽柱子更换、补配吻兽、铺墁月台、散水等。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这是崇因寺琉璃照壁的资料照片。

藏经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布瓦顶,为二层楼阁式建筑。琉璃照壁位于藏经楼南侧140米处,青砖壁身,石质须弥座。关于崇因寺的始建年代,据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记载:“明万历丁未(即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僧无疑募建,内贮佛经新旧各一藏。亁隆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发帑重修。”而据崇因寺内的明万历年间《本府崇因寺盖方殿募缘疏》碑阴额刻铭文所记:“粤崇因禅林,古之天王兰若,罹兵燹兴废,弗稽于何代也……”这说明崇因寺始建于明代之前,大约建于唐代,因明代以前战火几近荒芜,明中叶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佛教寺院才重新兴盛起来。至今,多沿用明代寺僧无疑募建寺之说。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梁思成夫妇在正定县隆兴寺。

明代,崇因寺受到皇室的重视。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由住持僧人无疑,云游四方,化缘募资,重新整修了寺院,修建了毗卢殿、无梁殿,迎来了崇因寺的中兴。时任左都御史,官至吏部尚书的赵南星赋《寄无疑和尚》诗赞曰:“谈禅满世间,万事益可概。我辈亦谈禅,叹世亦我辈。谁其造黑业,多言何溃溃。闻师善说法,游戏得三味。而我视众生,区区未绝爱。愿洒甘露言,超然顿自在。”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这是供奉在毗卢殿内的铜铸毗卢佛。

寺内主殿——毗卢殿内供奉的铜铸毗卢佛,为明神宗与生母慈圣皇太后御制,其造型独特,精美绝伦,实为海内孤例。整体有三层圆形铜铸佛像一座,自上而下依次渐收,每层均为四尊毗卢佛,头戴五佛冠,面向四方盘坐于莲花座上。三层莲座的一千个莲瓣上均精细雕饰一尊小佛,共有一千零七十二尊,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俗称“千佛墩”,又称“千佛尊”,是国内极罕见的文物珍品,堪称国宝。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朱翊钧)幼年丧父,由其生母李太后(即慈圣皇太后)抚养长大。李太后十分笃信佛教,朱翊钧登基之后,听信其母,在京师内外动资巨万,多置梵刹。其之后,万历皇帝也崇信佛教。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全国各地建造佛寺常得到朝廷的支持和资助,并留下了与之相关的建筑与碑文。崇因寺内现存有一通“敕谕一道”碑,此碑刻立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碑阳额刻圣旨全文“圣旨”二竖字。为楷书15行,满行31字。内容为万历皇帝“敕谕敕赐护国崇因寺开山第一代保持性定僧众人等”。特颁赐佛教藏经旧刻六百二十七函、圣母慈圣皇太后续刊四十一函、皇帝命印全藏六百八十七函于崇因寺,差太监王忠前往供安。寺僧众人等务斋心礼诵,敬奉珍藏,不许亵玩。碑阴额刻“本府崇因寺盖方殿募缘疏”文16行,满32字。募缘疏开始记:“粤崇因禅林,古之天王兰若,罹兵燹兴废,弗稽於何代也,今安圆迥三级千佛金像,我当今皇上同圣母慈圣皇太后老娘娘御制所造。今展拓重建四方大殿……”具此说法,寺内所供主尊毗卢佛应是万历皇帝及其生母为了表明皇恩浩荡,“光阴遍照”,“遍一切处”而敕赐。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这是藏经楼一侧的角门,斑驳陆离的墙壁孤苦伶仃的藏经楼,目睹了崇因寺的过去与今天

清代,崇因寺依然受到皇室的重视和青睐。特别是乾隆皇帝的三次临幸,发帑重修,使寺院重新恢复保持了显赫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春三月,乾隆皇帝西巡谒五台山,途经驻跸正定,当时隆兴寺历时两年重修告成,瞻礼之暇访崇因寺,见寺内“禅宇荒芜,经幢就圯,爰发帑命吏重修新之”。遂御制《重修真定崇因寺碑记》(详见碑文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三月,崇因寺已修葺完工,乾隆帝第二次来到寺院,见“门殿楼阁奂如翼如,垣墉仡如,堂舍栉如。向之毗卢宝幢、须弥石座,体粗庄严,一一涌现。坏者成之,故者新之。”遂赋《丙午季春月诣崇因寺作》诗云:“世间万法归成败,成败由来互作因。败若无其嶙彼旧,成安有此见斯新。施楹讵为福田举,落鼎聊乘便路申。雨雪频霑春事好,崇功德冀惠吾民。”自此,崇因寺又恢复了香火兴盛。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皇帝西巡五台过正定,瞻礼崇因寺,并赋《壬子孟夏崇因寺作》五言诗云:“崇因寺久废,丙午为葺成。葺成虽实果,崇因乃虚名。阮恩因为所,则其果号能。能所本是幻,因果又岂诚?崇者复属谁,金仙默弗评。”从此,崇因寺名声大震,僧徒云集,香火不绝,已成为正定府显赫的佛教寺院之一。

清道光年间,正定知府沈涛令人遍访州、县寺观,抄录、拓印各地碑碣,并将其中一些较珍贵的佛教经幢、碑碣迁入崇因寺内妥善保管。之后,拓印成《常山贞石志》传世。

清代后期,崇因寺是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时所毁坏的大批古建筑中幸存者。据传说,八国联军曾用绳索拴住寺内铜铸毗卢佛像底座,套上几头牲口都未拉倒,而被保存了下来。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我站在教育研训中心的大门外,因为看不到崇因寺而惋惜不已。

正定解放后,先后被华北军区后勤部制鞋厂、正定一中、正定教师进修学校占用。19821113日,崇因寺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随着正定城市规划建设,东西横穿的恒山路兴修开通,将崇因寺拦腰截成南北两段,北部仍被县教师进修学校占用,南半部建起了居民住宅楼。楼南仍存照壁基址。

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这是现存于隆兴寺内的崇因寺大铜钟。

现今,崇因寺内仅存一座面阔五间的二层藏经楼,已属名存实亡,但它在历史上曾是正定佛教八大寺院之一,也是正定佛教寺院兴衰的历史见证。河北省:正定县“崇因寺”

    中小学教育研训中心教学楼就建在崇因寺遗址之上。

崇因寺,坐北向南,寺院南北长170米,东西宽86米,占地面积14620平方米。寺院主体为中轴线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琉璃照壁、石狮、没梁殿、钟楼、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毗卢殿,藏经楼。在主体东侧建有僧舍、方丈院,俗称东跨院。西侧建有长工住所、牲口栅以及农具存放处,俗称西跨院。寺院大门西侧建有关帝庙,面阔三间,布瓦硬山顶,供奉“伽蓝神关羽”。在大门前东西两侧各建有碑楼一座。东侧牌楼东临北门里大街,大街东西尚有一照壁与牌楼相对应。崇因寺落得今日墙倒屋塌人去楼空的悲惨现状,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城市扩张的现实原因,一座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刹,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看着仅存的藏经楼的确让人扼腕惋惜不已。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31118日星期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