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2023-11-20 21:47:00)
标签:

旅游

分类: 假日游中国

曹雪芹纪念馆,位于荣国府景区内东南隅。进入荣国府正大门,右拐就是。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正定曹雪芹纪念馆占地约九百六十平方米,为二进四合院,院内有房间二十三间,主体展厅分为六部分:一曹雪芹生平展;二曹雪芹书房;三百年红学展;四曹雪芹家世展;五红学名家展;六红楼文化、民俗器物展。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进入曹雪芹纪念馆的大门,进入东路景区的一进庭院,庭院当中有一尊高大的景观石,北侧展厅门楣上方悬挂横扁,上书“曹雪芹生平”,这是第一展厅。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进入展厅,迎面一尊曹雪芹半身青铜雕像。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先世为宋武惠王曹彬后裔,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著"锦衣纨绔""妖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继承康熙皇位的雍正皇帝把曹家的第四任织造曹频从江宁革职抄家,遣回北京。到了乾隆时期,曹家可能又遭天灾人祸,彻底结束了曹雪芹无忧无虑的贵公子生活。而曹雪芹的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于是他把荣、宁二府贵族生活的描写,熔铸在《红楼梦》深刻的艺术形象创作里。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青年时代的曹雪芹才华出众,能诗能文,绘画也很有名气。有人请他到皇宫书院里当画师,收入丰厚。但曹雪芹穷而有志,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去侍候达官贵人。後来他在一所贵族子弟学校任职。在这里他结识了敦诚、敦敏兄弟,成了终生的好友。晚年的曹雪芹在城里没有立足之地了,便搬到香山卧佛寺附近的一个山村里居住,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敦诚、敦敏的诗里说他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常常喝粥。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爱喝酒,却没钱买,于是便赊酒喝,待卖了画再还钱。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中,生活清贫的也不少见,但苦到曹雪芹这步田地的,实在不多。但是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曹雪芹讲过,"并不足妨我襟怀",仍然坚持写作《红楼梦》。大约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的秋天,他的儿子因得痘疹死了,曹雪芹十分哀伤,不久他自己也贫病交加,无钱医治,竟在除夕这一天,当别人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创作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为他矗立了历史的丰碑。曹雪芹四十几岁就死去了,身后留下一个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而他创作的《红楼梦》,却在他死后三十年,排印问世,风靡全国。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第二展室的主题是“百年红学”, 《红楼梦》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红学,其研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红学"的问题得到了不断的研究和证实。百年红学展厅主要从两方面给大家展示"红学"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红楼梦》现存最早的手抄本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其底本当抄成于公元1754(清乾隆十九年甲戌)年,其上的脂批即是最早的《红楼梦》研究。到1919"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前,对《红楼梦》的评论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传统的评点、杂记、题咏等形式,第二种类型是接近现代色彩的学术论文、专著形式。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诠释《红楼梦》,其意义首先在于引进了西方文化的理论视野,不管在具体分析上是否得当,这种视角的革新本身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1916年出版的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王梦阮和沉瓶庵的《<红楼梦>索隐》,1919年出版的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是索隐派红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胡适1922年出版《<红楼梦>考证》,1923年俞平伯出版了《<红楼梦>辨》,从考证《红楼梦》的版本和作者以及深入《红楼梦》文本的艺术实际出发,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前八十回为曹雪芹著、后四十回为高鹗续的基本结论,索隐派的"旧红学"就基本上被自传说的"新红学"所取代了。

       1931年李玄伯发现故宫中保存的曹寅父子的奏折,写出了《曹雪芹家世新考》,使自传说、新红学又获得更多史料支持,并进而提出曹雪芹祖籍河北丰润的论点,是后来关于曹家祖籍论争的滥觞。1942年李辰冬出版《<红楼梦>研究》,在接受"自传说"的基础上,对曹雪芹的人生观、《红楼梦》的人物分析、《红楼梦》的世界,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红楼梦》的艺术价值都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是立足于新红学考证成果基础上对《红楼梦》作思想艺术观照而比较有价值的早期成果。1948年王昆仑以太愚为笔名出版了《<红楼梦>人物论》,后来到20世纪60年代,又改写再版。这本书显示了阶级分析的立场和观点,有不少论述是新鲜警醒的,在读者中发生了较大的影响。

1949年以前的《红楼梦》研究情况,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的当然是王国维、蔡元培、胡适和俞平伯以及鲁迅这几位大师级人物。新红学取代旧红学,自传说取代老的索隐派,是红学发展史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

1950年,俞平伯把《<红楼梦>辨》略作修订,改名为《<红楼梦>研究》于1952年重新出版。1953年俞平伯又在各地报刊陆续发表《<</span>红楼梦>简说》等文章,这些文章既是他三十年研究《红楼梦》主要观点的概括,又表达了一些新看法。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1953年周汝昌出版了《<红楼梦>新证》这部书立刻以其巨大的篇幅、丰富的史料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被称为新红学的"集大成"式的著作。胡适注重的是"科学方法",俞平伯贡献最大的是"艺术性",周汝昌则特别突出了"思想性",后来又上升到"文化性",这是新红学发展的三部曲。1954年李希凡和蓝翎写出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提出了批评性意见。由此发起了一场批判俞平伯和胡适的政治运动。

1955年翦伯赞发表了《论十八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兼论<红楼梦>中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邓拓发表了《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对《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作了进一步研究,这对后来从时代背景和思想层面更深入地分析《红楼梦》是有推动作用的。1956年何其芳发表了《论<红楼梦>》,对李希凡和蓝翎1954年写的《评<红楼梦研究>》、《论<红楼梦>的人民性》。蒋和森于1959年出版了《<红楼梦>论稿》。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红学研究中有三个死结:一是脂砚何人;二是芹系谁子;三为续书作者。脂砚斋这个人,对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意义、价值、重要性,治红学的人莫不深知。他的名字直接写人甲戌本,早期抄本一律题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曹雪芹写,他评,而且一评再评,三评四评;甲戌、靖本第一回批语中,将他与雪芹并提,称"一芹一脂""一脂一芹"。但脂砚何人?无论说是叔父也好,舅父也好,曹雪芹自己也好,史湘云也好,都不过是一种猜测,而且是证据不足的猜测,不仅在研究者中间达不成一致,更主要的是每一种立说本身就没有实证的支持。

曹雪芹是谁的儿子问题,自胡适提出来后,其结论一度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但后来动摇了,因为胡适立此说完全建立在过继事之上。如这样,则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必须证明曹天佑和曹雪芹是一个人。《五庆堂曹氏谱》列曹天佑为十五世。如果曹雪芹即曹天佑能够"官州同",他何必"举家食粥"呢?显然此说的障碍也不少。总之曹雪芹是谁的儿子,是一个根本未获解决的问题。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续书作者也类似,原来认为是高鹗,后来梦稿出世,高续说地崩瓦解。其实,程伟元和高鹗在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序言中说的话原很明确,他们只是在搜罗到的"患漫不可收拾"的后四十回的基础上,"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所谓高鹗续作《红楼梦》后四十回,实在没有多少根据。但究竟是谁作的?或者说,这个问题的解决,现在条件尚未成熟。

所以这三个死结,从已经知道的材料来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材料做怎样的分析,都无法对脂砚何人、芹系谁子、续书作者做出确切的答案。除非发现新的材料,否则这三个死结就将继续结下去,谁都休想解开。""《红楼梦》之"",自非易事,作者已叹"解味"无人;解红学之谜、红学之结,难度也很大,至少不亚于"蜀道之难"也许这正是红学的魔力和魅力所在。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四合院内展厅很多,这个展厅是“曹雪芹家世”,对于那些想刨根问底了解曹雪芹其人其家游客,这里倒是一个好去处。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1715年~1763年)(一说1715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曹寅之孙。曹雪芹少年时家居南京,后随家迁移北京。少年时代经历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1727年,其父曹頫因事株连,以亏空款项等罪被革职、抄家,家族遂败落,随家移居北京。晚年住在北京西郊,举家食粥,更为艰难。为生活所迫,妻死子亡,穷困潦倒而死,年不及五十岁。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亦工诗善画,惜作品均已散佚,仅存题敦诚《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的两句残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是曹雪芹以自身亲历亲闻的生活为基础,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方式,书写了其人生阅历和感悟。深邃丰厚的内容、诗性的叙事、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肺腑的情节,具有永恒的魅力。“红学”也因这部名著而长盛不衰。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家世展:全展共分三部分:一、军功起家;二、秦淮旧梦;三、燕市悲歌。该展总体讲述了曹氏家族由兴旺到衰败的全过程。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清王朝的兴起与曹家的发迹:十七世纪前期,生活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开始崛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各部,于一六一六年建立了后金政权。一六三六年清太宗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改女真族为满族一六四四年十月迁都北京。据史载,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原是明朝的下级军官约在天命六年(1621)的沈辽战役中归附后金成为包衣。曹家追随满州贵族,以军功起家,从龙入关,并在康熙之世,飞黄腾达。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曹家的兴衰与曹雪芹的诞生:康熙二年(1663)曹雪芹曾祖曹玺出任江宁织造,曹家移居江宁雍正六年(1727)遣返北京。曹家三代四人(曹玺曹寅、曹颢、曹频)先后任江宁织造,在江南历六十年之久。在曹寅任职期间,康熙六次南巡,曹家接驾四次,经历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由于接驾造成的巨大经济亏空,为日后的败落埋下了祸根。随着康熙的去世,曹家失去了政治庇护,从此走向了没落。曹雪芹出生之时,江南曹家已进入"末世"。雍正五年,曹家被抄,终于败落了。江南曹家的兴衰,在少年曹雪芹的心中留下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秦淮旧梦"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这个展厅的主题是:红楼文化。《红楼梦》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我国清代康、雍、乾时期贵族家庭的生活。书内涉及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人物服饰、日用器物等,这里展出了一些与之有关的服饰和用品,以便游客对《红楼梦》有更深的了解。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这个展厅展示的是中国红学名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能够成为千古奇书,成为一种专学,是和这些红学家的名字联在一起的,他们都以研究红学闻名于世,都是《红楼梦》的有功之臣。这里是一些红学名家的资料,你可以慢慢欣赏。

河北省:正定县“曹雪芹纪念馆”

出此门,曹雪芹纪念馆就游览完了,由于展馆内信息量很大,不可能在一篇游记中面面俱到,我只是介绍了一个大概其,感兴趣的朋友还得亲力亲为,到现场目睹为快。门厅两侧红柱上悬挂一付对联,颇有意思。上联:正定府荣国府府中有府;下联:真红楼假红楼楼外建楼。

谢谢关注!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231120日星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