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坡(阵)位于浮来山风景区佛来峰的南坡,定林寺的背后,就是通往佛来峰峰顶的石板路。
2016年十一长假与朋友同游莒县浮来山,游览完了定林寺,从定林寺西门出来,石板小路拐角处有一个指示牌,沿着箭头方向右拐上山就是五百罗汉坡。
浮来山五百罗汉坡被称为全国第一的露天彩塑罗汉群,完工于2009年3月。
浮来山五百罗汉塑像阵,摆脱了一般塑造佛像的成规,造型逼真,神态各异,独出匠心,别具一格。游客与罗汉塑像混着其中难分真假。
五百罗汉有的和蔼可亲;有的怒目而视;有的是长手想摘日;有的是赤脚要下海捉鳖;有的则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有的却在窃窃私语或开怀大笑;或全神贯注倾耳谛听;或凭栏默立俯首沉思………。
这些通过宗教题材而塑造的武生、官员、学者、和尚、老人、儿童及其它行业劳动者的生动形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群像虽各自不一,但间隔得体,相互呼应,色彩协调,显得十分自然和谐。
历史传说:印度古代惯用"五百"、"八万四千"等来形容众多的意思,和中国古人用"三"或"九"来表示多数很相像。五百比丘、五百弟子、五百阿罗汉,在佛教经典中固然是常见的,但并不意味着是固定的数字。
可是随着十六罗汉的崇奉,五百罗汉像也便在五代时期见于绘画和雕塑,不久便有许多寺庙建立了五百罗汉堂。《贤愚经》卷十三和《经律异相》卷四十八记载,佛在波罗捺国为四众说法,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声音,欢喜异常,便飞落下来听佛说法。
五百罗汉,一般指佛释迦去世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首。至于五百比丘的其他人,除知名的十大弟子外,一般没有名号的记载。然而,在我国流传的五百罗汉却都有名号,这在佛经中是找不到的根据的,是宋人的附会之说。
关于众多罗汉的来历,除了参加第一次佛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之说外,还有说为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的。在《贤愚经》、《报恩经》等经中,另有种种说法,下面分别介绍。
传送说有一猎人张网捕住五百只雁,并全部杀死。五百只雁因闻法功德而转生三十三天(即忉利天)。《报恩经》卷四说,古代有一国王想食雁肉,命猎人捕雁。正好有五百只大雁飞过,雁王误落网中,猎人大喜,准备杀之,忽心中不忍,放了雁王。国王听说后便不再食雁肉。国王即阿阇世王,雁王即佛,一雁为阿难,其余即五百罗汉。
《大唐西域记》卷三记载一大枯树穴中住有五百蝙蝠,有一队商人在此停留歇息。他们点火取暖,烧到枯树,正巧一位商人手捧佛经诵念,蝙蝠虽被火围住,因爱乐法音,忍耐不去,终被烧死。这五百只蝙蝠转生为人,普证圣果,成为五百罗汉。
另据古代印度传说
,在憍萨里国有五百强盗占山为王,后与官军交战,全部被俘。他们被挖下双眼后放逐到山林。强盗在林中绝望地奔跑,呼号。佛陀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药使他们复明。五百强盗从此弃恶扬善,皈依佛门,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心后均修得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在中国汉地自东晋竺昙猷居住天台山时,古老相傅云:天台悬崖上有佳精舍是得道者所居。有石桥跨涧而横石断人。猷洁斋累日,度桥见精舍神僧,因共烧香中食。神僧谓猷曰:却后十年自当来此,于是而反(见《高僧传》十二)。后世遂有石桥寺五百应真之说。
《天台山志》引五百应真居方广寺感应异记云:「永嘉长史全亿,画半千罗汉形像。」到五代时,五百罗汉的尊崇特别兴盛。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山方广寺。显德元年(954)道潜禅师得吴越钱忠懿王的允许,迁雷峰塔下的十六大士像于净慈寺,创建五百罗汉堂。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宋仁宗供施石桥五百应真的敕书载《天台山志》。各地寺院也多建五百罗汉堂。宋苏轼集中有元符三年(1100)为祖堂和尚作的《广东东莞县资福寺五百罗汉阁记》(见《东坡文集》后集20)。
后人又附会地列举五百罗汉的名字,其实都是没有根据的。至于近代某些寺院中塑造的五百罗汉像,许多形象都是出自匠人的臆造,或者采自神话小说,以至流于怪诞,失去了佛的出家弟子应有的合乎戒律的威仪。由于十六罗汉住世护法的传说,引起汉地佛教徒对于罗汉的深厚崇敬,于是又有五百罗汉的传说。
各地名山也有罗汉洞或竹林圣僧寺的传说。如河南嵩山就有五百罗汉洞。据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释有挺撰《中岳寺五百大阿罗汉洞记》(又名修圣竹林寺碑,见于《八琼室金石补正》一八)中称:唐初蜀僧法藏始感得灵异。知山中竹林寺是圣僧所居。宋代院主崇敬,因选定此洞。造五百罗汉像。现存的五百罗汉堂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圆寺、汉阳归元寺、昆明筇竹寺等处。
历代画家绘画五百罗汉图像,见于著录的有梁代的朱繇,见于宋中兴馆阁储藏。稍后有宋代的李公麟(见《清河书画舫》八、《法书名画见闻表》、《式古堂书画考》三),南宋的刘松亭(见《秘殿珠林》十)、吴彬(见《石渠宝笈》三)。
至于天台山石桥寺五百罗汉的名号,据《宝刻丛编》十二载大和癸巳(933)大德崇义所撰的吴(宣州)龙兴寺崇福院五百罗汉碑注云:出《复斋碑录》。又《金石续编》十七,有绍兴四年(1134)刻的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这两碑现都不存。但是乾明院碑于明崇祯十六年,高承埏曾刻于泾县署中,其子高佑纪又重刻,被收入嘉兴藏第四十三函中。书中所举五百罗汉的名号毫无典据,想是宋人附会之谈而已。
这是都峤山庆寿岩景区·五百罗汉
在佛教中,罗汉所证的果次于佛和菩萨,因此地位也比他们低,他们住的地方只能叫“堂”而不能叫做“殿”的。罗汉的修行非常好,所以是“金身”,但从普度众生的角度来考察,就很难说了。因此,菩萨的地位要比他们高的多。菩萨为了入世救世,有时甚至牺牲自我,不计个人得失,是这些“小乘”罗汉不能比的。在很多的佛经中,释迦牟尼佛经常呵骂阿罗汉,说他们是“焦芽败种”,自私自利,是应该向菩萨好好学习的。
这是广州华林禅寺的五百罗堂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16年10月04日星期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