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观音阁位于浮来山五百罗汉坡的山顶上,也就是佛来峰的峰顶,沿着罗汉坡拾级而上就可以直达。
顺着五百罗汉坡拾级而上,接近福山山顶的时候,山路旁边有一奇石上刻“仙界”二字。
石级路两侧的啊罗汉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室外五百罗汉彩塑群,罗汉彩塑与真人无二,游客站在其中难分真假。
我来到山巅左侧一峰直立的奇石,“人到福来”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凹刻石中。大字右侧标注:佛来峰海拔299米。佛来峰与青岛崂山相比,只是一座小山,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石级路尽头就是福山六角观音阁,我抬头仰望高大雄伟令人敬畏。此阁始建于2001年。
观音阁共三层,一层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大慈大悲福山观音,下联: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横批:有求必应。
阁内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端坐供台之上,一位善男信女正在头举高香顶礼膜拜。“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 声音” 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
拱台的右侧有一个旋转楼梯,直通阁顶。观音阁建成只有15年,但是墙壁上的彩绘壁画已经残破不全了,与莫高窟千年精美古壁画相比,我们现代人的绘画技艺的确令人不敢恭维!
观音阁的二层供奉的是财神爷,案几、供台、地面有一层厚厚的尘土,看上去至少有一年无人管理了。
我登上观音阁的三层,这里是一个观景平台,极目远望浮来山风景区尽收眼底。
有关浮来山的传说:
《琅琊乡音》曾介绍浮来山的由来:远古时代,神仙浮丘公驾鹤来到还是洪水泛滥的的莒地,适逢一山自东海而来,于是用道法定住。因是水上漂浮而来,故名以"浮来山",又唤作"浮丘"。又有一片树林随波而至,也用仙法定住,唤作"定林"。浮来山与老神仙道号相同,浮丘公认为有缘,便以此地为道场,修身养性。后来有一条黑龙在浮来山附近为虐,被浮丘公移山而来,压在山下。龙头再山前,化为卧龙泉(在今定林寺前),龙尾在山后,化为龙泉(在今朝阳观附近),以此向百姓谢罪。这座山便被称为"佛来峰"。再往后,又从南海飞来一山,即"飞来峰",三峰鼎力,便成为的"浮来三峰"。
东海龙王与三太子:还有另一个传说。莒地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片汪洋大海,要不,浮来山上的石头里怎么样会有水生小虫化石呢!传说那时,凡是云游到这里的神仙,都看着这地方是一方宝地。这一天,东海龙王扩建龙宫,嫌旁边一座山头碍事,就想把它挪个地方。猛想起莒地近郊缺少山峦,何不将此山挪去,再把那里的水收回东海,让人类在那里繁衍生息,开创文明?想到这里,便命一老龟驮起大山漂浮到莒。山刚刚放定,就听山上有一童子泼口大骂老龟。老龟好生奇怪,便爬到山坡上想看个究竟。等它来到山坡一看,原来是龙王三太子在山上玩银杏果,老龟没发现就连山加太子一起驮了过来。老龟说:"你别急,我再把你驮回去就是了。"说完,太子坐到老龟背上,又被驮回东海去了。老龟回禀龙王:"山已安好。"东海龙王面对莒地这片汪洋,只用鼻子一吸,水就没了,果然是一片平川。一座山孤立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它是从水漂浮而来,所以人们叫它"浮来峰";后来山上出了一棵银杏树,这是三太子玩银杏果丢落的种子长出来的。这棵银杏树以后长成大树,年年结银杏果,为人们享用。
南海观音:再说南海观音一日云游到了莒地上空,看见东海龙王为这里赐了一山,大增了光彩。可惜只有孤立的一座山,风淡景浅,我何不再赐一山,使其锦上添花?说办就办,观音回到南海,将菩陀岩下一秀山托在手中送来,依浮来峰北侧放定;因这山峰由佛地而来,故称"佛来峰",为凡人世代流传,并点一寺院,后叫定林寺。
八仙:名山好水并不是一日形成。又一日,八仙云游到莒,见浮来、佛来二峰平空而至,为此地增色不少。议论之间,那铁拐李抬高声音说:"人说八仙神通广大,到处为民造福,可这里所造山景却没有我们的份,咱蓬莱仙山多得很,我们移来一座,为莒地做点奉献,不是很好吗!?"那七仙欣然同意。铁拐李挥动拐杖,口中念念有词,只见一座山峰从蓬莱仙岛飘飘飞来,稳稳当当地靠浮来峰以南落了下来,此峰即称"飞来峰"。有山无水称不上山明水秀,铁拐李好事做到底,拐杖照山坡通去,一下子通到了东海,等拔出拐杖来,清水哗哗喷了出来,天长日久,水流不断,有时东海龙子龙孙顺泉眼游玩到浮来山,卧龙泉则是他们停留的好地方。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更多精彩游记。
登崂望东海
2016年10月23日星期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