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一长假,恐惧著名景点人满为患,和朋友商量山东境内自驾游,最后决定去日照市莒县著名景点浮来山。
这是定林寺的南大门,位于佛来峰下梯状山坡之上。这里绿树掩映,古木葱郁,庄重肃穆,山门前有一“刘勰故居”石碑。拾级而上山门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法汰东来传禅定,下联:慧地化归校心经。门楣上方悬挂横扁,上书“定林寺”三个金色大字。
定林寺始建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寺南北长95米,宽52米,总面积4940平方米。
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向前向后左右展开,东西两旁对称,依山势向后逐级升高,大雄宝殿建筑雄伟,飞檐螭首,雕梁画栋,轩敞明朗,典雅大方,颇具北方古建筑风格。定林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刘勰晚年循迹之地,现已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拾级而上进入定林寺南大门,门厅两侧的凶神恶煞就是门神哼哈二将,你别光看他们面目狰狞,但他们心地善良,专司妖魔鬼怪。哼、哈二将塑像,高丈余,为凶神力士之形,躯体雄伟,面做忿怒态,头戴宝冠,上半身裸露,手持金刚杵,一鼓鼻,一张口,露牙睁目,阴威凛然,令人望而生畏。传说,哼、哈二将,一个叫邓伦,一个叫陈奇。
穿过山门、进入寺内,就看到一株郁郁葱葱、顶天立地、遮天蔽日的银杏树,这就是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银杏树,距今已经4000多年历史了。树高26.3米,干围达到15.7米,有“七搂八扎一媳妇”之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女子倚树而立,暂避风雨。恰巧有一赶考秀才也来避雨,心动方寸之间,秀才突发搂树丈量之意,伸双臂搂了七搂,又用手量了八扎,小心度量接近小媳妇,那女子仍未挪动。秀才不好再量,于是就有了“七搂八扎一媳妇”之说。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叫“大八搂、小八搂”。就是说大个子搂八搂,小个子也是八搂。因为顺着树杆稍向上点,树杆更细些。
天下第一银杏树的西侧有一尊古碑,石碑上面的浮雕是“十六王子造像碑”,十六王子像是佛教造像中较为少见的一种题材,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寺庙中的确不常见。大唐永徽二年,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为沙弥。广讲法华经,今已成佛为八方之如来。可惜的是十六王子的头像文革时期给破坏了。
天下第一银杏树的东侧有一排石碑,现代古代都有,石碑的背后是前院的东偏殿,门口先悬挂着一个“危房
请勿靠近”的牌子。寺内古建筑濒临倒塌,不知管理者把景区收入都用到哪里去了!?
定林寺前院的西北角有一个小殿,门右侧悬挂“三爷殿”简介牌,凹刻简介。花窗、对开木轴门略显沧桑。
殿内供奉的是胡三太爷。狐仙,即胡三太爷,真正的名字是胡峄阳。胡峄阳,民间讹传为立阳、玉阳、维阳,名良桐,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清即墨城阳人。约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少年时就读于洼里、慧炬院,清顺治十年(1635年)16岁应童子试时,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法是终生不应试,以后设馆授徒为生。

定林寺前院的西大殿是“泰山行宫”,但凡山东古老寺院都有此宫。
据史料记载,定林寺开山祖僧是竺法汰和僧远。据传过去在浮来山的东山口曾有一座过路牌坊,前后两面的楹联就是对这一历史掌故的记载与诠释。牌坊正面的楹联是:“浮丘公驾鹤来山曰浮来乡人尽信,竺法汰传禅定寺名定林远客鲜知。”其背面的对联是:“鲁公莒子会盟处,法汰僧远坐禅山。”由此可见,竺法汰和另一位叫僧远的禅师就是定林寺的最早住持。
泰山行宫殿内正中供奉着东岳泰山神女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母祠),报事灵童、桃水刚刚各侍左右,东侧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西侧供奉的是眼光娘娘。
泰山是天的化身,神的至尊,连万岁皇爷都得去祭拜,何况平民百姓呢。旧时每逢岁首,各地的善男信女,长途跋涉登泰山,焚香祭拜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祈求平安多幅。后来,为避免人们的长途跋涉,就在定林寺设泰山行宫,作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驻浮来山办事处。
泰山行宫的东侧是菩萨殿,小巧玲珑别具一格。
据《重修莒志》卷四十六,坛庙下篇记载:从竺法汰和僧远再往后数,能见之经传并有所建树的还有随代仁寿中岁奉敕自长安送舍利于莒州定林寺的“昙观”长老;南朝萧梁时从南定林寺回祖籍莒地浮来山隐居校经的“慧地”刘勰;宋代靖康年间修造三门石柱的僧道“英建”;嘉靖年间铸造十九尊铁佛、新建毗庐阁的名僧“了礽”;清康熙年间募修天王殿重修泰山行宫为碧霞元君再塑金身的“宏恪”;重修地藏王祠的“继荣”;还有清同治年间的定林寺住持“隆济”等。莒地僧侣,皆为禅宗临济派别支。隆济是佛成的师傅,他为同治年间修复定林寺做出过重要贡献。据传,同治初年,定林寺遭到严重破坏,急待修复而又确少钱款。
千手观音菩萨的身上挂了许多祈福物品显得有点凌乱。千手观音又叫“千手千眼观音”,“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表现。红孩、龙女分侍左右,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视世间,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表现。
菩萨殿的东侧是“大雄宝殿”,这里是定林寺最大的古建筑。
同治二年,一位在兰山、沂州剿杀幅、捻的干员长庚(旗人)兼任莒州正堂(《重修莒志》卷四十八长庚亲笔写的碑记中有‘余于同治甲子五月间,暑兰山令蒹摄莒篆'的记载)。公元1864年5月长庚到定林寺参禅拜佛。隆济住持就不失时机地向他提出了拨款修庙的要求。长庚借故推辞。可是当这位渴望升官的长庚听说定林寺香火特别灵验后,就当着众僧之面向神佛起誓许愿:“如果佛祖显灵,能叫我升为省官,我长某保证大修定林寺。”结果事有凑巧,不足一年,长庚果然被提升为山东省按察使。然而他却没能及时还愿。隆济就坐在省布政司门前敲木鱼化缘,力促长庚“还愿”。长庚惧怕神威,只好实践了诺言,拨银五千两,命当任知州陈兆庆负责监管于同治十三年重新修复了定林寺。
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如来佛祖。左侧骑象的神仙是文珠菩萨,右侧骑狮的神仙是普贤菩萨,后面有四大天王分侍两侧。大殿东侧供奉的是药师佛,药师佛两侧胁侍的是日光和月光两位菩萨。殿西侧供奉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侧胁侍的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
大雄宝殿,通高9.2米,进深3间,殿门外、廊柱上有对联一幅,上联:晨钟暮鼓惊醒尘世名利客,下联:经声佛号换回苦海梦中人。
下面简介创始人释迦牟尼:(注:释迦牟尼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寞”的意思,也有“清静”之义,“佛”是“觉悟”或“大觉”的意思)。释迦牟尼也称如来佛,其生活的年代(约公元前565年-486年)与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同时。这两位东方圣哲都以他们博大精深的思想闻名于世,而释迦牟尼作为佛教圣祖,被称为“佛”、“佛陀”、“世尊”,俗称“佛爷”。释迦牟尼的左右分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专司“智慧”表“大智”,普贤菩萨专司“理德”表“大愿行”。释迦牟尼的后面是四大天王。凡是佛教名寺,入山门第一殿多是“天王殿”,此殿主像是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其次十八罗汉或三十二罗汉不等,皆属天王部下。浮丘定林寺明朝以前也有天王殿,后因失修、毁损、缩建,最后将四大天王塑于大雄宝殿佛祖身后。那十八罗汉等因拥挤不下,而以壁画代之。
四大天王被塑在大雄宝殿佛祖身后,实属建殿无力因陋就简凑合之举。殊不知减少一殿香火事小,降低寺格事大。为此寺僧念念不忘废天王殿之痛,故在盛清时住持僧在大雄宝殿门框书有联曰:“天王明末失殿宇,佛爷清初添金刚。”此联虽然不工而欠雅,但可记述此寺四大天王之沉浮及寺僧之遗憾。所谓四大天王,来自古印度神化,传谓:“须弥山有四王之天……”佛教将此深入人心的四大天王,拉入佛寺奉为护法神将。宣扬他们各具特能,各有神奇法器,各佐一方升平。
前院南大门右侧有一个不大的钟楼,不知何故西侧确没有鼓楼。钟楼系定林寺千年古建筑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因战乱楼内重500余斤的大钟丢失。现在楼内悬挂的铜钟重1200余斤,系莒县企业家张西友先生捐赠。现在每天清晨师傅们做早课,晨钟缭绕,数里可闻。有诗曰:晨钟撞晓唤觉路
暮鼓击暝惊迷途。
前院的东北角有一个大殿,门楣横匾上书“恒古一人”四个大字,东配殿又名关帝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伽兰(护法神)红脸关公(又名关羽、关云长)。
我进门一拜,细看“关圣帝”端坐中间供台之上,关平、周仓分侍两侧,东西两侧还有王甫、赵勒的塑像。
大雄宝殿和关圣帝殿中间有一个月亮门,穿过此门就来到了中院。
莒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浮来山是莒文化的发源地,刘勰校经楼闻名遐迩,为海内外所独有,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拾级而上迎面一个殿堂,门楣横匾上书“十王殿”三个大字,殿门前回廊雨檐木结构腐朽变形,恐塌落故钢管支持以防万一。
我进殿细看,地藏王菩萨端坐中间高高供台之上。地藏王主宰世间因果报应、六道轮回、惩恶扬善。
地藏王菩萨东西两侧有十殿阎君、牛头马面为护法神、黑白无常是捕吏、日夜巡游是侦探,紫面判官是审讯、判决孽鬼的法官。
这是二进庭院西北角两层古建筑校经楼,“浮来山”又称“福来山”,素以天宫赐福于此山而著称。刘勰校经楼位于定林寺的中院,门匾镌刻有郭沫若手书“校经楼”三字,这是浮来山古十景之一。
据《南史》记载,此楼为刘勰校经藏书之处,现辟为“刘勰生平陈列馆”,陈列着《文心雕龙》的各种古代和当代研究文献及纪念文库。
校经楼中间端坐的是刘勰塑像,后边壁上悬挂《刘勰传略》和《刘勰年表》的木刻。中间一副对联“积一生学识述道论人绎理严正缜密,释千古文心索真扬善审美博大精深”,高度概括了刘勰一生。刘勰生活的年代属于南朝,大部分生活在梁代,佛教极为盛行,梁武帝是一个对佛教极为推崇的疯子,自己曾三次出家为僧,都被大臣“捞”了回来,自己的公主都到永泰寺出家了。不知道梁武帝上朝时,大臣们是否需双手合十,互道“阿弥陀佛”。在如此一个帝王手下,刘勰的美好时光大都是在寺院里度过,一生未娶,常伴青灯古佛,何其不幸。也许在当时刘勰想来,校订经藏是立功,是佛家的功绩,著《文心雕龙》是立言,辛苦无妨,做和尚也无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刘勰一生经历宋、齐、梁三代,这三代文风就是“讹滥”,追求诡异新巧,颠倒字句,违反正体,文风浮靡。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他主张写文章必须用心,就像刻镂龙纹那样精雕细刻,最终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就像他校订经藏,花了十几年工夫博通经论,他写《文心雕龙》一样花大功夫精通经史子集。他主张写文章要有内容,讲实用,反对讹滥文风。他的文
学批评方法论、修辞美学观、对各种文章体裁阐述等,完全符合今天的辩证唯物主义之说。
南朝宋代的一天,一个青年书生走进了定林寺,他家道中落,父母早亡,家境贫困,无奈之下,入定林寺依靠名僧僧佑生活,与之居处十余年。刘勰笃志好学,在定林寺他深研佛理,博通经论,参加了整理佛经的工作,为后来撰写《文心雕龙》打下基础。十年后的一天,三十岁左右的刘勰在银杏树下梦游,忽然梦到了孔子,身居佛家寺院的刘勰却梦见了孔夫子,可见其无出家之念,而只是想建功立业。古人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所谓“三不朽”,能居其一也就可以不朽了。于是,刘勰把目光放在了“立言”上面,决心写一部旷古绝今的“论文”之作《文心雕龙》。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刘勰也不能免俗,《文心雕龙》写成后,因其名声未显,文章不受时流重视,所以,刘勰想方设法谋求大领导的赏识,欲送与历仕宋、齐、梁的沈约鉴定,但其与沈约不熟悉,于是便在沈约上下班的路上佯作卖书,吸引沈约注意,沈约好奇地把《文心雕龙》拿来阅读,立即被吸引,认为此书“深得文理”,大加称赏,《文心雕龙》终于在士林中传播开来。刘勰也被沈约推荐给梁武帝,担任了一个没有实权的东宫通事舍人等官职,和太子相处的关系不错,好像还提了一个改用蔬菜祭祀宗庙的建议被梁武帝采纳,后刘勰奉敕在定林寺撰经。经成以后,刘勰上表要求弃官为僧,并焚烧头发自誓。得到梁武帝的允准,便在定林寺出家,法名慧地,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校经楼的西侧还有一个月亮门,中院西侧还有一个西院,就是定林寺的三进庭院。
穿过月亮门,西院风光秀丽。南侧一栋古建筑铁将军把门,不知作何用途。院中间有一个挺大的圆形放生池,圆圆的荷花叶漂浮在水面上。西院的西北角是一间画室,出售当地名人字画。古建筑与画室之间又有一个月亮门,于是我过去一探究竟。
我穿过月亮门,迎面有一个石砌台阶通往高坡,哦!这里是后院。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上面就是定林寺的上院“三教堂”,有关三教堂的古往今来我将另文介绍,在这里就不详细解了。
山东十大魅力景点之首——“福山寿地”莒县浮来山又添奇景,一条长达6米、干粗0.8米的“千年树龙”亮相,令前来观看的游客叹为观止、拍手惊奇。新发现的“千年树龙”给本来就充满神秘色彩的浮来山又披上一层神秘面纱,也使浮来山的魅力进一步增加。据收藏者介绍,“千年树龙”生长
于浮来山西麓,树种为曲树,距今已近千年,挖掘前原树主干已被伐去。“千年树龙”的发现纯属偶然。当地一位老农在山上植树,不经意间发现在乱石缝中生长的树根酷似巨莽盘卧其中,于是约上9位同伴花了7天7夜时间才将此“千年树龙”挖掘而出。该“千年树龙”有三奇,一是此根弯曲有度,未经雕饰,形似卧龙,惟妙惟肖;二是树龙比主干还粗;三是主干仅生一龙根,且斜向生长形成树龙。
回头咱们再说天下第一银杏树的故事:照片是2016年11月12日,演员们身穿古装,在千年银杏树下表演“莒鲁会盟”。当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莒鲁会盟”这一历史故事,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风景区,在定林寺内,有着4000余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下,组织了一场“莒鲁会盟”舞台剧表演,再现了春秋时期,“莒鲁会盟”的历史瞬间。
春秋时期,莒鲁纷争,为了缓和矛盾,公元前721年,莒子与纪子在银杏树下会盟,两国修好。大清顺治莒守陈全国1654年曾立碑,碑文曰:“浮来山银杏树一株,相传鲁公莒子会盟处,盖至今三千余年”。可以想象,虽然定林寺建于何年已不可具体考证,大体在南朝宋、齐、梁、陈之前。在佛教兴盛之时,在具有荒古传说的浮来山上,古老的银杏树旁,建立一座寺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建设者没有想到的是,因一个人的到来使定林寺名声大操、传颂至今。
十月中旬,远不是银杏树最绚丽的时节,这时的银杏叶大多还是碧绿的,四周的枝叶把大雄宝殿的院子遮得严严实实,一阵风过,“噗塔噗塔”,落下几粒银杏果,引得众人争相抢夺,情景让人心旷神怡。
奇闻之一:古树发声。据说每年春季晴天的晚上,当夜阑人静之时,人们时常会听到树干里发出一种奇特的声响,似有人紧闭双唇从鼻腔内发出来的,或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每次能持续十几秒钟,有时重复数遍。有好奇者,常常星夜厮守,以求亲闻为快。当地民间有谚:“古树发声,太平年丰。” 
奇闻之二:老干结果。金秋季节,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在那树的主枝老干上孤零零地生长着一叶一果,乌黑的树皮衬托一只金灿灿的果实,令人交口称奇。
照片左侧就是下面说的子银杏树,可惜照片没有拍全。
奇闻之三:怀中生子是银杏树的又一趣闻。银杏树属裸子科乔木,通常以果实萌发新苗,传宗接代。但在1959年冬,定林寺的管理员从银杏树上拔出一根枝条植在古树西20米处,很快成活,并茁壮成长。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古树裸露出的根隙中,竟然还生长出了3棵年幼的银杏树,大的一棵胸径达到4米,树身笔挺。
另外,还有许多社会明人游览浮来山时留下的题词,已镌刻成碑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题写“银杏巨树、天下闻名”的墨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丙乾题写“天下银杏第一树”留念,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题写“文章重风骨、上下三千年”留念,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题写“文心千秋、古木长存”。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题写“福山寿地”。康生题词“古为今用”。武中奇题词:鹤舞千年树
虹飞百尺桥等。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详细看一下。
浮来山有定林寺、校经楼、银杏树、清泉峡、怪石峪、仙书石、莒子墓和啁鸡岩八大景观,有救生泉、卧龙泉等三大名泉。
千年古刹定林寺,为文学理论评论家刘勰晚年北归藏书校经之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谢谢观赏!
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 更多精彩博文。
登崂望东海
2016年10月15日星期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