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情况——尹红等:基于大单元的人工智能教学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2025-06-05 12:12:56)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情况

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关键特征[1],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导和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是我国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2]。自2018年起,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开始逐步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强化学习者的问题意识,但实际上在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大单元教学是一种面向整体的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创造性思维[3]。基于此,本研究以大单元教学为切入点,探索高中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以期助力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大单元教学与人工智能课程的契合

大单元并不是教材既有单元的简单划分,而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归并教材内容,其核心在于问题情境的设置,最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大单元教学与人工智能课程的契合度较高,可为人工智能教学革新提供新路向。具体表现在:(1)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大单元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2)均注重知识融合。大单元教学使课程内容结构化,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核心知识,从而促进知识融合;人工智能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注重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需要将零散的知识点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3)均强调情境化教学。大单元教学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被动接受方式,聚焦于通过构建具体情境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实践性学习[4];人工智能课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精心构建所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深刻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技术及应用场景。综上所述,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能够帮助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将大单元教学用于指导高中人工智能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面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人工智能教学

创造性思维由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组成,鼓励个体超越既有思维定式,尝试采用新颖的策略与视角来解决问题,进而生成独到且富有成效的见解与解决方案[5]。人工智能教学的核心在于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探索其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6]。人工智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7],但目前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缺乏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人工智能课程内容难度较大,适宜采用深度情境化,以问题为导向,案例为支撑的教学模式[8]。(2)学科知识简单堆砌。部分教师难以厘清人工智能教学中涉及的跨学科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进而难以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9]。本研究团队多年来和一线高中开展深度合作,发现部分高中的人工智能教学过多注重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培养,对人工智能教学模式革新仍缺乏高度聚焦,对人工智能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仍缺乏科学验证。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构建基于大单元的高中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以期助力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