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情况——胡小勇等: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助内卷抑或提新质?

(2025-04-10 10:15:21)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情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本研究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播场域、强化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教育评价异化和深化替代效应等助推基础教育内卷;其次,剖析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特征,包括指向全面发展与高阶能力的培养目标、优质均衡与跨学科的课程资源、人机协同与终身性的育人方式、素养导向与公平的教育评价、开放灵活的空间环境以及安全智能的服务管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意蕴;最后,提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破解教育内卷和促进教育提新质的策略建议,以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育人命题。
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究竟是“奇点临近还是最后的神话?”(陈高华等, 2024)人工智能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工智能被视为基础教育革新的重要推动力。教育部(2024)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在 2030 年前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构建人工智能引领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态。人工智能正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与评价和师资供给等方面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助力构筑人才培养新生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算法黑箱也将带来深层次挑战。例如,学习者可能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即时性反馈,导致元认知钝化;人工智能的定制功能和智能量化评价,可能使教育相关者陷入新的优绩主义陷阱(孙立会, 2024),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乃至异化基础教育育人功能;依赖大规模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带来隐私泄露风险,还可能因算法偏见和数据歧视影响教育评价与决策的公平(胡小勇等, 2024)。面对上述争论,如何在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所开新局中理性识变、正确应变、积极求变,回答好基础教育的育人命题尤为必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