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这个话题时,我还在想从哪个角度去写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我们一线教师最熟悉的话题。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也都在做的一件事,可就这往往最稀疏平常的事,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做的怎么样?
先说说这些年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随潮流,学习改革,似乎学会了川剧变脸一样,表面看来真是变化多端,热闹非凡。但是,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需要静下心来的,用心去做的。其实任何事情的改变要想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都需要一个“静”字,佛教称为“打坐、参禅”,道家称为“闭关修道”,儒家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静思)”。可见,我们现在课堂教学的改变是热闹了,但是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热闹背后的所得,是什么?在哪里?根是一切立足之本,根在哪里?根就在课堂,就在学生!失去这个赖以生存的“根”,我们就失去了一切!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课堂教学要想消除沉闷死寂的局面,保持旺盛、强大、持久的生命活力,我们教师就必须永不停息地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拥抱课堂,去创新课堂。那创新不就是改变吗?对,是改变!但是要注意我们的改变不是抄袭!我们不需要千篇一律,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改变,语言输出上的改变,课堂结构上的改变,等等。切记一点,任何改变都不能过度,否则就会陷入另一个恶性循环里。教育最怕伪命题,最怕生搬硬套。想象一下,多年前提出的翻转课堂,现在为啥不流行了,给我的感觉就是爬还爬的不够稳呢?就想跑了,那不现实。再比如,有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大家都去学习,硬塞给我们自己的学生,这样的强加,效果怎么样?可想而知,也不是有效的!我们只有寻求到适合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才是王道!
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现代课堂教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了,健全学生的人格了。但真正能贯彻落实吗?所以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把知识像饭一样,细细咀嚼喂给我们的学生,就算是步步为营的培养了他们吗?其实这是错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把孩子们的天性给磨灭了,给教傻了,让他们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个过程是无效的,再看看初衷,岂不就是一句空头支票了,不是吗?我虽然不赞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工作,但这绝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支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放开,鼓励学生自己大胆的去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教师是辅助的角色,真的是辅助,一定要辅助,如果你学会了辅助,知道了辅助的重要性,我相信我们的老师会乐此不彼的使用它!为什么?因为它真香!目前,有些学校是这样改革的,纯粹把课堂放开,完全交由学生去支配的做法,我认为是更不妥的,这样只会造成另一个局面,那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是我不从内心深处不赞成的,我想这样任性的去放手,也是得不到大家认可的!
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的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有“一盘棋”的思想。一个棋子怎样走,必须考虑到其他的棋子。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所有的棋子都安排好;否则,不但很难取胜,而且输得还会很惨。这就需要我们对我们的课堂进行千锤百炼,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得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我们的实力和眼界达不到,永远得不到我们想要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特别是年轻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做了很多的改变,思想和思维都很活跃,也具备一定的素质。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玻璃心,要能受的表扬,更要能受的起批评!当然,这里的批评,要辩证的去看,俗话说的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更不要说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也一定是千姿百态的。存在即合理,即使不合理,也让自己快速转变,因为我们是年轻人!记住,抱着永远学习的态度,才是我们立足课堂教学的最正确的态度!
课堂教学,如何变革,请永远记住一句话:就像我们教育学生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是需要时间来锤炼的。年轻教师不要着急,中年人教师不要过度解读,课堂教学就是我们一生都在追求的奋斗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