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吴春玲名师工作室成员喻炎凤的听课心得和读书感悟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实现专业同步发展,2022年暑假期间,池州市吴春玲名师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开展了第四次网络研修。此次网络研修活动由观看吴春玲老师执教的范例课堂和《好的教育》整本书阅读两部分组成。
本期展示的内容为工作室成员喻炎凤老师的听课心得和读书感悟。
01
谈吟诵古诗的好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学习体会
..~ . . ~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9W9HOK5atcWiabWr4S9rCWmiakxa2xibFQOicE3tDTVh4gkqNwKAqUtjAgXwRiaicic4YEDiajwQrVOFLpD5zLmLBEibw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我观摩了吴校长执教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受益匪浅。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能够从吟诵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与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开阔胸怀,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
在教学中,吴校长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落实。
二、吟诵有利于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与感情
古诗具备强烈的感情抒发,强烈的韵律与节奏,而吟诵是体现诗人感情抒发与韵律节奏的最适合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吟诵更易于感受古诗的形象,古诗诉诸声音后,所表达出的感情,比蕴含在诗中的内容更直观、具体。通过吟诵者的再创作,听者可以比自己直接观看古诗作品体会更深,并引导着吟诵者与听者步入古诗作品更高的思想境界。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了“毕竟”“四时”“映日”“无穷碧”“别样红”等关键词,学生也能较完整地说出这诗所描绘的情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探究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三、吟诵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吟诵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对古诗的理解感受发之于口,形之于声。因此,吟诵包含着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诸如层次感、主次感、对比感、形象性、逻辑性、丰富性等这些来体现,通过有声的语言来表达。而用有声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的古诗形象又使我们合理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古诗作品的精妙。
四、吟诵有利于品味古诗的语言,发挥语言表现力、感染力
古诗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当把书面上的古诗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时,诗词感染人的力量会更强烈。吟诵是一种再创作,是因为在吟诵中饱含着、浓缩着吟诵者的深刻体味、独特感受、熟练技巧、声音魅力等感受。吟诵时要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到古诗中,以情运气,以情带声,用声传情,把饱含深情地书面文字变为声情并茂的动听的语言。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就顿悟出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最后,吴校长揭示出诗人杨万里眼中和笔下所呈现出的不同于以往莲荷的大气之美。这节古诗课让我们从吴校长的讲述里,也看到了美丽的、充满诗意的画卷。
《好的教育》学习心得
02
..~ . . ~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9W9HOK5atcWiabWr4S9rCWmiakxa2xibFQu7IrYATMDWWicwslLHiaYAG2a1I3Bmr91VRhZ4kfMnuuSmDu46bIxww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作为一位老师,我们时常会追问自己: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是不是好的教育?一般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使人具备某种能力,比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等。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重新认识了教育,突破思维的局限。
一、回归传统经典,重新认识教育本质。
鲍老师对教育的目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好的教育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教育,而不是某些功能性的教育。
教育的两大使命是:传承文化,传授技术。
第一个使命,就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把人类历史上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教育从人类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具有的本质性的最原始的使命。这里的传承文化,不单只是记住文化和知识,而是通过文化使人文明化,如果我们不传承文化,人类的行为就没法文明化。
第二个使命,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技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教育最根本的使命是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如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目前的“双减”政策下,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鲍老师说: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他的知识宽度,而是他的判断力和精神高度。判断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鲍老师用四个字把最好的教育概况出来了:
“兴”,是唤醒,就是我们要让一个人通过教育被唤醒,要让他的内心充满生命力,产生渴望做事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抱负,培养他的家国情怀。
“观”就是看,你要能够博览群书,能够理解艺术,理解人类文化史上的成果,要提升阅读量,提升理解能力,这是“观”的内涵。
“群”,就是你要有社会责任感、群体意识,你要有对社区、国家负责的精神,这是“群”的内涵。
“怨”就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你会对现实有一些不同意见,并且通过教育来给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引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ic9W9HOK5atcWiabWr4S9rCWmiakxa2xibFQPzyuWbFibKJEhfMnnicHCDB5pWQU925IrGbkz8Sibgk1RzWyGVLJyjwW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好的教育让人本身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这样一种主体性的、完善的教育。好的教育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们有担当和使命感,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慈悲心。
“羞恶之心”就是懂得是非、正义、对错。
“辞让之心”就是懂得谦让。
“是非之心”就是你能不能判断善恶。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
三、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的人才能做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只是传授学生知识,那么他迟早会被淘汰的。而我们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温故而知新,都理解错了。温故是有知识,而知新,讲的不是知识,而是通过知识,对这个世界上层出不穷的新事作出的判断。所以孔子所说的有知识且有判断力的人才能做老师。
教师是要在价值的判断上引领学生。老师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老师的价值观、逻辑思维能力一定是对的。所以好的教育里,面对老师的要求,提到的是更高的要求。
书中还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根本不需要在教室里教数学、英语、科学,不如带他们去游戏机房。老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当的兴趣——将来能够影响他生命发展的兴趣。什么是正当的兴趣?在我看来正当就是有正确的判断力,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孩子都很少有正当的兴趣,他们不热爱读书,不热爱运动,甚至不热爱学习,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每天做的还是好的教育吗?教育不能只在技术层次、知识层次发力。更要在价值层次上发力,要抓对人生必要的事,而不是“重要”的事。要在孩子们身上安一颗好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四、作为家长,如何给孩子好的教育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家长面对双减,要放宽心胸、坦然面对。为什么我们的及格分数线是60分而不是100分?因为我们给孩子60分的基础知识学习,还有40分给他们去犯错误。要给孩子一个比较充分犯错误的空间。多读书,找到一个家庭的读书模式。我们自己不放弃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身上下大工夫,孩子自然就跟上了,整个家庭就会变得更加和谐上进。
总之,为人的发展而做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让我们一起反思自己,寻求最好的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