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jygh202243--子课题一

dfjyktxq2022048-11课题研究活动8(“解读儿童,从观察开始”学习培训活动交流)
一、活动内容:“解读儿童,从观察开始”学习培训活动交流
(一)活动时间:2022.6.15
(二)活动地点:中班活动室
(三)主
(四)参加人员:陈芳、徐福巧、范亚奇、费凡
(五)活动主题:“解读儿童,从观察开始”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交流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1.王晓晴园长组织大家进行本次活动视频的学习。
2.各课题组成员进行本次专题培训的学习活动交流。
(七)解决的问题:
清晰了解观察意义和价值,将有效观察作为解读儿童的新起点。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观察要围绕观察目标的指向性、观察方法的适宜性、观察记录的客观性、观察评价的全面性。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针对新学期开学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产生的薄弱点,进行研讨。
王晓晴:通过本次“解读儿童,从观察开始”专题培训活动,请各位老师结合本次课题中自己的观察案例研究交流下自己的思考。
范亚奇:观察有时候不一定是事先有准备的,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会有许多自发的场景会成为观察的对象。教师要能够在随机的场景中意识到观察的价值,同时重视幼儿在此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并对发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分析,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真实的结论。例如:“xxx到美工区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反映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会发生观察记录“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徐福巧:观察幼儿的真正目的,是要求我们主动地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找到能够读懂幼儿思维的细节,找到解读幼儿行为的密码,找到可以支持、帮助、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依据。观察幼儿总要带有一定的目的,落实在一个具体的观察对象、时间或事件中,我们需要很清楚地知道“我想了解什么”。有了清晰的目的,才能有效地记录到能反映我观察期望的有意义的行为和经验。
朱倩月:良好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成长的轨迹,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以及制定下一步教育策略的基础。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要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长时间持续观察,不能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注重“眼见为实”,才能保证观察的真实、客观与全面。
费凡:我们的教育不是追求短暂的昙花一现效应,而是为幼儿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指南》中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从小持续纵向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出递进性的发展要求,同时进行持续观察,使幼儿良好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三、成果展示:
(一)专题培训活动
主持人金雅玲老师从前期征集的问题入手,围绕观察目标的指向性、观察方法的适宜性、观察记录的客观性、观察评价的全面性以及教师观察分析的能力等几个方面,深入思考与研讨。
(二)教师学习与交流
观察是我们了解幼儿的第一步,达到真正了解幼儿的目标,还需要我们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我们要熟记《指南》中的领域及其目标,借助各年龄段的“典型表现”来分析、了解幼儿,深入研究他们在活动中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背后的原因、兴趣爱好、个性和学习特点。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全面、积极地看待幼儿整体、长久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