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产散文阅读策略11:散文的思路和线索
(2019-03-03 22:30:09)
标签:
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
分类: 教学论坛 |
散文的思路和线索
渭南高级中学张军产省级名师工作室http://blog.sina.com.cn/u/6489091438
一、什么是散文的结构、思路和线索?
散文的结构,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引文线索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和安排。
散文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散文的线索,就是贯穿在散文的始终,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的整体脉络。
二、散文的结构、思路和线索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文章的结构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在体现。
(二)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线索就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也就抓住了文章的脉络,也就理清了散文的思路。
(三)散文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会按照特定的顺序展开,这种顺序的安排往往会服从于文章整体情感表达的需要,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梳理作者的思路就是按照文章表现的情感脉络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再写了什么内容,最后写了什么内容。
(三)梳理行文的思路与分析散文的线索的区别在于:
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而线索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线索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如何理清散文的思路呢?
抓住文章的线索。线索清楚了,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散文要做到形散神聚,必须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线索正是串起材料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线索在文中多半体现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而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
四、怎样抓散文的线索?
扣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处、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句子。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词语、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
五、学情回顾
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今晚却很好”,“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想到《采莲赋》,《西州曲》里的句子。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另一条线索是作者的行踪,是明线,也是副线。从“坐着乘凉”、“带上门出去”到“背着手踱着”,再 到作者从荷塘回家,随着空间位置的转移,作者的足迹所到、 目光所及,再现了月下荷塘的迷离、美妙景色。
文章结尾两条线索合二为一:感情线索到“猛一抬头”戛然而止;作者的行踪线索到“轻轻地推门进去”便是归宿。
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正是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六、体验感悟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首句)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
(末句) 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一)问题: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二)问: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穿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1)气味。(2)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七、阅读思路指导
梳理作者的思路,实际就是理清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再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前后的内容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在梳理作者的思路时,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来把握作者思路的变化:
1.情感的变化角度
散文大都是对流动的情感的抒发,一般以情感为突破口来组织文章内容,因此大多数文章可按作者情感的变化来理清文章的结构。
2.时空的变化角度
时间、地点是散文的主要要素,许多散文都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
3. 内容的变化角度
有些散文的内容是由事件、性格、品质的分类阐述组成,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从这些内容的区分中理清文章的思路。
温馨提示:
1、要从整体着眼。文章结构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所以分析文章结构首先对文章要有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认识,明确文章为表达内容所安排的基本结构方式。
2、必须搞清文章结构与作者思路、行文线索的联系。要注意概括出来的作者思路与文章的线索是否能对应起来,如果不能,则要找出问题。
3、理清文章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材料与材料的关系,具体理解文章结构安排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