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研组第三次活动(语文阅读导读课专场)

标签:
公开课 |
分类: 小学语文 |
1.
2.
2.时间:9月24日(周二下午)
3.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4.活动安排
时间 |
开课老师 |
课题 |
开课班级 |
评课老师 |
通讯稿、拍照 |
第一节 13:30-14:10 |
潘温柔 |
《神奇的玩具店》 |
三(3)班
|
金安文
|
金安文
程梦雪
曾洁 |
第二节 14:20-15:00 |
郑盈盈 |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
四(1)班 |
程梦雪
|
|
第三节 15:15-15:55 |
杨静 |
《童年》
|
六(6)班
|
曾 洁 |
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
“搭建学习支架,激活语言阅读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平阳县建兰学校,2024年9月24日星期二
活动伊始,三年(3)班潘温柔老师通过生动的《神奇的玩具店》案例,向所有教师展示了如何利用预测的阅读方法构建起学生对故事发展和语言结构的学习支架。她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增强了表达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年(1)班郑老师则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素材,紧扣单元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神话故事的特点,从多方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郑老师成功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孩子们心中的奇幻世界,极大提升了学生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知。同时,在课的最后,还利用视频让学生感受神话对于科技的影响,让学生感知,阅读神话故事的同时,还要了解因神话故事带来来的国家文化自信。
六年(6)班杨静老师分享的《童年》阅读实践活动同样引人入胜,她通过让学生了解小说时代背景入手,课中用大量的视频来打破因年代或国家背景不同带来的阅读困难,让学生能感知阿廖沙的悲惨命运。尽可能让学生能与故事人物的情感世界达成共情。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借助图表支架完成来对书中人物关系的梳理。
课例展示之后,本组成员展开了深入的评课和探讨环节。
其中金安文老师就潘温柔老师所执教的《神奇的玩具店》进行来简单的评价,她认为潘老师的课上在教授并强化阅读策略,如预测、批判性思维等,为学生在面对文本时提供来策略支架,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
曾洁老师则从多个纬度点评了杨老师的《童年》,她觉得杨老师的课为了让学生能沉浸阅读,搭建了策略支架,问题支架,任务等多种学习支架,让那个学生掌握方法的同时,感知人物性格特征。
研讨会上,各个老师就如何结合不同文本类型和学生实际,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一导向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基。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所提供的有效的学习支架应具备可操作性、连贯性和趣味性,能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支持。
最后,教研组组长蔡益静老师总结发言,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并鼓励老师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习支架,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研讨会后,小学部校长蓝天钟肯定了这次语文组的活动,他提出,教研要围绕主题展开,常开常新,要真正带着研究的精神解决学生的困惑。他还提出对语文组今后发展的殷切期盼。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获得了宝贵的启发与实践经验,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的语言阅读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将更加热爱阅读,享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