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二学期艺术组第五次教研——摇篮曲
(2022-06-24 11:15:02)
标签:
公开课公开课活动 |
分类: 中小学美术、音乐 |
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艺术组教研会议 |
负责人 |
潘梦男 |
活动时间 |
4月13日 |
活动地点 |
音乐教室1 |
活动主题 |
(音乐)公开课 |
主讲人 |
郑林雅 |
参加对象 |
艺术组全体教师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 公开课 1.情境创设 教师演唱两首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通过对比感受风格不同. 教师演唱演唱东北民歌《摇篮曲),学生们感受摇篮曲风格。
2. 聆听不同摇篮曲,拓展摇篮曲体裁的相关音乐作品 。 3.
(1) 体会节拍。完整欣赏歌曲范唱,感受6/8拍韵律,初听歌曲。 4.节奏训练 (1)聆听伴奏。学生演奏打击乐器。教师哼唱旋律。 (2)认识琵琶。聆听伴奏,辨析琵琶。 5.曲谱教学 6.歌词教学 7.歌曲演唱 8.歌曲表现。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加入三角铁,歌曲伴奏。 9.课堂小结配乐体会父母亲情。设计意图 二、 集中评课
1.
2. 杨海鸥:在讲解是要注意语言的衔接,教态自然些会更好。 左艳:导入部分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拍子律动配合音乐会更好。 |
||
活动反思 与意见 |
一、导入:创设意境进行导入;用不同的风格的摇篮曲,让学生对摇篮曲有初步的定位。 二、新内容教学:学习东北民歌《摇篮曲》,掌握摇篮曲这音乐体裁的特点,体验并进行升华到感恩教育。 三、拓展:加入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培养学生勤唱、勤练、大胆展示自我的学习习惯。通过设计一些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律动和表演,使学生在动嘴(唱)、动手(律动)、动耳(听)、动脑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音乐美,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在这节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冲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积极参与,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为主线,音乐与情感相融,给人美的享受。 2、从歌曲中体验情感,再从情感体验升华到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性强。 4、教师大胆地张扬个性。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顾及到各个方面,还有些容易出现的问题还没解决。讲解知识点不够细,没有注意到个别学生出现的音准节奏上的错误。 2、有些班的同学要求要轻声唱,但一轻就没声了。 3、有些班的同学做律动时不大方,放不开,经老师鼓励有所好转。 4、由于时间有限,音乐要素处理不够细致。 现在更加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和积极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中,我由始至终都贯穿一种理念: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美,体验歌曲的情感,让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让我发现更多好苗子。而且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使得课堂氛更加活跃,课堂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