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后半生点滴
后半生点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220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8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2025-01-03 10:18:54)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8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前面讲到功德的时候,跟止观有关系,所以下面略说寂止胜观。

师念藏语传承。

庚二、略说(分析)止观:

依于正安住,住心为寂止,

尽辨一切法,是故为胜观。

这个偈颂是弥勒菩萨对寂止胜观的定义,是略说大乘止观的法相。

依于正安住,住心为寂止靠色界的无漏四禅,思维心以外他法不存在而一缘安住唯心的缘故为寂止。

依靠当中的无漏,知道万法造,如如不动地安住所缘当中这叫做寂止。

欲界的时候,就像光明藏论当中讲的一样,一缘专注全可以安住。密法当中心直接安住的修行和认识方法,叫自然禅定自然安住禅定。

尽辨一切法,是故为胜观”,依靠寂止而无误了知诸法的真如义,完全辨别诸法的缘故无分别是胜观

依靠寂止安住的心无误了知的本来面目、真如法界没有任何分别称之为胜观。

简单来讲,所谓的寂止就是如如不动地安住本来寂的境界当中所谓的胜观就是寂止同时,如理如实完全知道的本体。安住和了知心的本体这两个不可或缺,叫做寂止胜观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当中到了,“佛果大菩提,定慧为根本”,佛的大菩提,从根本上讲,是禅定和智慧。寂止禅定胜观叫智慧

龙猛菩萨的《亲友书》[注2]当中说“当知无慧无禅定,无有禅定亦无慧,何者定慧兼有之,轮回海成蹄迹水”,禅定和智慧不能离开,讲很清楚

寂止胜观不能离开,这是很重要的,后面还会分析下面宣说寂止与胜观的分类

止观即遍行,一分非一分,

许因证出离,无相及无行。

清净极清净,止观之瑜伽,

遍行一切地,能成一切利。

止观即遍行止观二者遍行于一切修行功德,对于修菩提及想要获得静虑等持,神通等的行人来说必不可少,因此称遍行。所有修行的正行就是止、观这两者。

寂止胜观普遍行于所有的修行当中,从凡夫地一直到佛地之间,都不能离开寂止胜观。南传佛教也有寂止胜观汉传佛教也有寂止胜观,藏传佛教也有寂止胜观。所有的道当中所有的修行当中,都是遍行都是通用的

如果,就不用说了如果只是稍微做一些简单身体和言的世俗善根不杀、放生、天天念阿弥陀佛”、“嗡玛尼巴美吽深入修行,这样的话不需要寂止胜观;如果深入一点修行,没有寂止胜观,确实是不行的比如说观本候,心没静下来的话没办法观。

修行基础肯定寂止,寂止的基础上,有相的无相的观修在安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智慧如果离智慧,修行是不能成

一分修四无色定,经常安住在无的状态当中,大部分是寂止,少部分是胜观,因此为一分色界一禅、二禅、三禅,心在明清方面有一定的认识胜观占大部分,寂止占少部分也是一方或一分。

一般色界的三禅、色界的全部,叫一止观因为只有一,没有很多的

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一首歌叫十五的月亮照在照在家乡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也有你的一份(半),也有我的一份(半)”。(众笑)

这叫做一

非一分止观双运无有多与少之分,因此不是一分方,即是修色界第四禅时。

的智慧跟禅定,完全是平等双运没有什么差别不是一,是分。

许因”,信解行地的修寂止与胜观,承许为获得一地之因。

资粮道到加行道寂止胜观,是获得一地菩萨的因,将来可以获得一地菩萨

”,一地时的止观称为证悟之止观,因为当时证悟法界遍行的缘故。

出离”,二地至六地间的止观称为出离止观,因为能次第断除一切相并出离至无相七地。

前往六地次第出离。

无相”,七地时的止观称无相止观,因为当时对经藏等种种法没有不同他体相,并修行一切无相一味。

地的时候,所有的文各种各样的都没有了,无相一味一体

无行”,八地、九地、十地时修止观称为无行止观,因为安住于无有勤作任运自成的止观。

清净”,三清净地的修止观,称为清净佛刹

极清净”,获得二障连同习气均清净的佛地,因此称极清净

止观之瑜伽如此依于地地止观瑜伽

遍行一切地”,遍行于信解行至十地之间一切地全部依靠止观来修行

能成一切利”,它能成办自他一切利益,下下地能成办上上地的一切功德。

修行过程当中没有智慧禅定是很差的境界错误的现象入定的时候,一定要认识的本性,安住在心性当中叫做智慧,也叫做胜观。以前藏地有很多人处于阿赖耶的状态当中,汉地是这样的

《宗镜录》[注3]当中讲了禅师十过其中的第五过是,“五无慧之禅,多发鬼定,生破坏佛法,死堕鬼道”,没有智慧的禅定,大多数于魔鬼的定当中这种活着时,破坏死了后堕入饿鬼道当中后面还讲,“六名利坐禅,如扇提罗,死堕地狱”,人也会堕入地狱当中

没有智慧的种修行,是很危险

一地到佛地之间的禅定寂止也好,胜观也好,对我们来讲,都是困难但是我们修凡夫地的禅定和智慧、寂止胜观。

麦彭仁波切在《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的后面专门讲了以寂止胜观修释迦牟尼佛的仪轨阿弥陀佛修阿弥陀佛,也要有寂止胜观的窍诀否则盲目修的话就像《宗镜录》的那样,活着的时候,破坏佛法死了以后,自己堕入恶趣当中,有这种可能性

寂止胜观,遍于一切地,在修行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注意。

师念藏语传承。

己三(修行差别支)分四:一、轻易无欺能成办大利之善巧方便;二、不忘先前所受持法之总持;三、能获得未来功德之发愿;四、能清净道之等持及四法印。

庚一、轻易无欺能成办大利之善巧方便:

圆满佛陀法,成熟诸有情,

速得成所为,精通道不断。

前面讲善巧方便,因为大乘佛教的主要修行是利益众生,如果想无勤成办的话,也需要善巧方便。什么样的善巧方便?有五个善巧方便

讲义里面的阿拉伯数字12345的序号,标错了,需要重新一下

圆满佛陀法,第一个善巧方便佛陀之法是地、波罗蜜多、菩提分等道法及力、无畏至一切智之间的果法,能圆满这一切的方便是无分别智慧,任何道法与果法,也都以不缘相而圆满

佛陀是三十七品当中所有的道法以及地时候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法等等果法分别的智慧来完成所有的道法而行这就是圆满佛陀法的方便

圆满所有功德,就要修分别的智慧正因为这样,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注4]当中说了,如果要布施波罗蜜多圆满的话,要修若波罗蜜多要持戒波罗蜜多圆满的话,也要修若波罗蜜多,一直到若波罗蜜多全部圆满,乃至佛果当中的一切法全部圆满,要修若波罗蜜多

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无有分别完全通达一切万法相,这是第一个方便法

成熟诸有情”,善巧方便能成熟一切众生的方便是四摄事,因为它能将众生从不善业中唤起安置于善法处。

依靠前面讲的四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众生断除不善行为,安置在善法当中

首先要圆满佛陀的法,般若波罗蜜多然后要成熟众生,饶益众生,唯一的方法四摄,给众生布施,自己行为随,有利他的心,这是第二种方法

速得”,善巧方便迅速获得神通并疾速得以成佛的方便是经中所说“所有罪业皆忏悔,随喜一切诸福德,祈祷一切佛陀尊,愿我成就无上智微妙佛果”的忏悔、随喜、祈祷及回向。

速得神通,或佛法佛果的方便在佛经当中专门讲了四种窍诀,(师背诵藏语)我们经常念诵的文当中也有,四种窍诀?所有的罪业,好好忏悔所有的福德,好好随喜;所有的佛陀,好好祈祷所有的功德,回给众这是速得成就的方法,能在很快的时间当中成就我们以好好忏悔好好随喜、好好祈祷和好好回向,这个是很重要的

《三十五佛忏悔文》[注5]后面有师背诵藏语)词句有点不同,但意义就是这个。

这是速得成就的方法,第三个方便

成所为”,善巧方便是总持与等持二门,以总持不忘失而受持法名、法义,成就自利所为,以示现等持的种种神变成就他利所为。

成就所为所为”,是一切事情的意思成就一切方便方法是什么?总持等持。什么是总持的名词词句意义,这些都不会忘记,叫总持;什么是等持?前面讲过很多等持,《妙法莲华经》有很多等持。总持等持下面会讲的,我在这里不广说

实现各种各样的等持,依靠等持的种种变化种种利他行为利益种种的众生这是个成就一切的方便法,利益众生的方法是这样的

精通道不断”,善巧方便是指使如来的种姓不间断。成就不住之涅槃的道是智慧与大悲二者,也就是以智慧不住轮回边,以悲心不住寂灭边。圆融发起世俗与胜义菩提心,具全这两种方便实际也就包含了其余一切,因此唯一殊胜善巧方便即已足矣。

怎样样让如来种姓不断?智慧和心;细微讲的话,就是智不住轮回的边,不住涅槃的边,或者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完全圆融这么善巧方便

要使如来种姓不断,一定要所以我们起名悲佛网”。智慧和大悲确实很重要

《现观庄严论》当中智不住诸有,不滞涅槃”,智不住三有的边,不住涅槃的边

以前萨绕哈巴尊者在《道情歌集》[注6]当中,讲了比较相同的教证,“远离大悲入空性,依彼不得殊胜道,倘若唯一修大悲,住此轮回不解脱。何人智悲能圆融,不住轮回与涅槃”。

《万善同归集》当中有一个教证讲的是什么?“般若无方便,溺无为之坑,方便无般若,陷幻化之网”如果光有智慧,没有方便没有,就沉溺在一切都是空荡荡的当中什么事情都不做,陷入无为的当中如果光有方便没有智慧没有般若,陷入幻化的当中认为万法有的

本来不应该陷幻化的,没有智慧的原因,不知道,就进去了;如果般若的话完全知道幻化网不应该陷所以不会进去的。

我觉得《万善同归集》里面的这个教证,是很好的智慧和,或般若和方便,相辅相成不可缺少如果一个有一个没有,光有智慧,没有的话,是不光有,没有智慧的话,也是不合理的确实间断如来的种姓。

在座的在以后修行过程当中,不要光有一个,看到众生,天天,一点智慧都没有,做错很多事情也不要光有智慧,一点都没有,众生再痛苦,无动于衷无所谓,这样也不

佛教徒既要有智慧,也要有心。如果再提升的话变成如来无的智慧和悲心,这是非常高的境界。

菩萨一切地,方便无伦比,

依彼巧方便,能成一切利。

菩萨一切地”,上五种善巧方便遍行于菩萨的信解行及十圣地一切地

方便无伦比”,不入小乘、成就大乘道果的这种方便,世间人及声闻、缘觉的方便不可相比

依彼巧方便,能成一切利”,依靠这种善巧方便,菩萨能轻易成办自他一切利益。

善巧方便很重要很多年轻人认为道理就可以了其实道理有时候是说不过去的,不是人人、处处都道理,方便很重要

比如一个员工在领导面前讲什么道理?没办法的道理不如方法好,如果方式方法很好,即使没有道理也能很圆满

不管在哪个国什么场一些上师面前,即使你确实有道理,但很多人不一定承认你的道理如果你光有道理但没有方便没有权力没有财力,也没有什么用的

很多年轻读完大学,觉得只要有道理只要合理,就能办成事。这个说法是合理的,为什么领导不接纳?为什么同事不接纳”,接纳的主要原因是,方便的智慧不够如果方便的智慧,任何时候很有用

成佛善巧方便,即使间当中,也要有时候讲道理,有时候讲方法,方法叫做善巧方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