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8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2025-01-02 15:56:12)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8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下面讲八圣道圣道是获得地之后,修道当中的功德,也是非常重要的

《华严经》里面讲“如来教众生,修习八圣道,除灭一切障,究竟成菩提”如来教化众生,重修八种圣道,因为修八圣道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成就一切菩提

这里八功德,应该是在二地以后安立我们现在有没有?肯定是没有的。我十多年前写《藏密问答录》[注1]的时候答过,圣道里面的正见一般间的正见,是有差别的修道当中的八圣道,境界比较高了,凡夫根本没有的,怎么没有?我在这里也跟大家简单讲一下

麦彭仁波切的讲义中,大概介绍圣道正见、正分别、正语、正业际、正命、正勤、正念、正定圣道。

1、正见是指见道以抉择法的智慧现量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法界等性,缘于真如修行。

正见,通过智慧抉择人无我法无我,完全通达并且如理如实修行。

跟前面的择法有点不同,完全通达,没有修行这里正见,不仅通达了人无我法无我不断修行就是二菩萨的时候,完全通达不断修行正见。

这里正见的境界是很高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正见?只有相似的正见。通过中观观察的正见,我们是可以有的八圣道里面的正见凡夫人肯定没有如果你有的话,那你已经获得第二面,要注意一下,这是一个

2、以正见作为因,对于出离三界之因——增上戒学、定学、慧学进行思量并欲求它,无有贪欲、害心等烦恼即是正分别。

正见的基础上,不断闻思戒定慧三学。在生活当中和行当中,远离了贪心、嗔心痴心的烦恼,这叫做正分别因为分别所以想的全是戒定慧方不会想贪嗔痴的面。

凡夫人经常想到贪嗔痴的方面戒定慧,上课的时候可能会一点下课以后,戒定慧没有了,贪嗔痴都出来了有些人甚至在上课的时候,贪嗔痴也一直不断涌现我们没有获得二地菩萨,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大家也不要觉得,我太惭愧了,我太坏了,我学了这么多年,已经皈依年,相当中还有贪心的种子,还有嗔心我很想把我的头碰到石头上,当场死多好,我不想活了,我想跳楼自杀,我修行不好,其实也没有什么凡夫人有烦恼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什么害怕奇怪修行要漫的时间,有些人修二十年,也不一定成效大家不要放下不要放弃,很重要当中烦恼,不

这叫什么?分别,第二个

3、按照自己所通达的正见与正分别为利其他众生而宣说,语言断除妄语、粗语、离间语及绮语罪过,即是正语。

刚才见解的基础上,还有分别的基础上,给他人宣正法。正法的时候,远离了语言当中过失。

我们现在做不到正语。今天遇到一个人,他问:“我的心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以善意说谎话你们佛教里面不是可以?”我说善意说谎话也可以如果是行善,说一点小妄语可以的

语是证悟了人无我法无我,在三学的基础上,给别人远离四种过患的语言这是我们现在很难做到的,因为相续当中没有正见分别的话完全不妄语,可能有点困难

4、身体断除杀生等三种罪,趋入解脱道,即是正业际。

从身体上面断除所谓的杀盗淫行持不杀不盗不淫这么清净的,叫做业。

5、断除谄曲奉承、诈现威仪等所有邪命,即是正命。

身体和语言结合起来的行为,比如说身体的话,远离诈威仪;语言的话远离阿谀奉承断除命的行为,合理如法的生活方式,这叫做

6、依靠正见、正分别、正业际、正命四者修行,为了断除所断二障持续修行圣道,即是正勤。

这里只有四种修行没有讲正语为什么不讲正语?因为正语言,四种修行主要是心上安立的当然作为一个修行正语也可以上安立。

不断修行,修行过程当中,断除障碍的一勤奋,叫正勤

7、不忘失所通达的法义而了然在心,即是正念。

所通的道理法义,一直了然在自己的心里,念念不忘,这叫正念

8、一缘入定于法界真如中,即是正定。

这八种,在一切威仪时应当安住正语、正业际、正命中,向内安住等持时,修止观。也就是说,正见、正分别、正勤三种属于胜观方面,正见是真正的胜观,正分别与正勤是胜观的从属。正定与正念属于寂止方面,正定是真正的寂止,正念是寂止的从属。

的来讲,前面的见、正分别是基础这个基础上,行持,还有命,这三主要是从和语言还有生活上面讲的;正勤是整个修行过程都需要的后面的念和正定安住的修行状态

在座的各位,虽然没有八圣道的所有功德,但是相续当中,也有比较相的功德比如在生活当中,我们也有正见,也有语,也有正勤,也有念等等虽然不是修道,但是与修道的这些功德,在地的时候凡夫位的时候,也可以有的。我们是佛的随学,是菩萨的随学,应该有的。

这是麦彭仁波切讲的道理,跟安慧论师的讲义内容,基本上相同。麦彭仁波切特别浅显易懂的方式我们八圣大家对佛教的基本道理,应该要懂。不然,以后给别人讲八圣道的时候,神神叨叨的,随口讲全是比如正见是怎么样的?语是怎么样的?如果随便乱讲,解释错了是很不合理

讲经说法,一定要非常严格严谨一定要精密智慧来讲对自己要求很严,如果精通间法的人精通佛法的人,在旁边你的过失,就不容易否则,没有一点佛法基础,凭自己的象随意那么稍微懂一点佛法的人,就能看得出来听得出来

现在网络时代,所谓的现场直播同步在线,一方面是很好的,很方便的另一方面是特别不好的

以前没有网络直播,我讲错了的话,最多是经里面的几百个人知道现在网络直播如果我讲错一句话,全世界的人马上知道了,他讲错了,不应该这样讲”。错误就是错误,别人指出来,也是对的,确实了,没有什么回避的大家能看出虽然十全十美完美无缺,但是尽量还是不要漏洞百出全是错的,这样特别不好。

颂词当中弥勒菩萨这样解释八圣道的。

辛七、八圣道:

其后则随行,如实所证悟,

如实证安立,趋入所安立。

其后则”,二地以上修行八圣道

随行,如实所证悟”,随行以择法觉支如实所证悟二无我而了悟并修行法界真如,即是正见

第一地菩萨获得证悟之后,随着一地的智慧,继续照择法觉支所证悟人无我法无我修行,这叫做正见。为什么叫正见?因为如理如实通达了法界真如

如实证安立”,因为以正见如实通达真如,能安立为如此这般,即是正分别。以它如何能安立呢?以名、句、字宣说真如义如此这般的典籍经等称为安立法,因为宣说安立真如义的缘故。

正见的基础上,如实通达真如,能用名用词句用文字安立真如义自己所证悟戒定慧三学比如说用各种语言安立佛的经》。

趋入所安立”,按照它所安立的意义,自己证悟并为他众如是传讲,以无误辨别密义趋入所安立的圣教,就是正分别。

在生活当中,再继续趋入自己已经证悟的真如为他如理如实宣说,无误别所有圣教的意义,这叫做正分别。

自己证悟的真如,不断修行,这是正见;在生活当中,无误趋真如,并且有缘众生宣讲、真如,这叫做分别

正见分别之间的差别,在颂词里面一个是如实证悟,还有一个趋入所安真如意义证悟的境,如实生活当中实现如实传达

这是八正道当中的前面两个,后面还有六个

前面一个是行的正见,一个安立分别下面是清净层面讲的

三业皆清净,修行诸所知,

正道胜功德,障碍之对治。

三业皆清净”,语、正业际、正命三业清净语是语言清净,不说妄语等四种不好的;正业是清净,断除生等三种恶业;正命语言和身体两个行为清净断除了谄曲奉承、诈现威仪邪命

下面三种对治,正勤是所知障对治道障碍的对治正定功德障碍的对治,修行有三种

修行诸所知”,第一个,于二阿僧祇劫依靠正勤修行所知障的对治

修行所知障对治正勤。从二地菩萨到佛地之间,需要经过两个阿僧祇劫间。在两个阿僧祇劫当中,要断除知障

烦恼障部分二地前断的知障部分,开始断当然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不讨论

为了断除知障,需要精勤所以正勤断除知障对治,这是第一个

正道”,第二个,修行道的对因为在修止观道过程当中,有时候出现昏沉,有时候出现举,有时候出现不的茫然状态,这些都需要正念,一会昂相,一会儿寂止相,一会儿等舍比如说昏沉的时候,要观佛的功德,昂相安外散的时候,要观轮回的过患,寂止相安住等等前面讲过这样的修行所以正念断除的一种方法

胜功德障碍之对治”,第三个,正定是修行如威力品中所说的六通等殊胜功德之障碍的对治。

正定是获得殊胜功德障碍的对治。要得到殊胜功德,一定要入定

我们现在得不到殊胜功德的主要原因,心定不下来如果经常闭关好好修行的话,别人得不到的超胜神境界会得到的有些法师爱观修,爱禅,得到很多超出世间的功德,一般人得不到

所以说,获得一切超胜、殊胜功德的障碍,要依靠修行定来治。

这里八正道安立方式,前面的两个,正见证悟的层面分别安立的层面紧接着语、正业际、正命身语意三种业清净的层面然后到了三种对治正勤是所知障对治道障碍的对治正定功德障碍的对治。

大乘佛教里面经常讲的功德,是指世间得不到的、超胜的,比如说五眼、六通,这些叫做功德功德是通过禅定而得到的,因此修行禅定是很重要

前天在课堂上讲禅修的时候,也给大家讲了很多佛教徒非常肤浅,心不稳定今天很好的佛教徒,但是过了两年以后,就退了。原因是什么?因为没有品尝到禅定的味道如果品尝到禅定,或的光明智慧,绝对不会退的学佛团体当中退下来的人,没有尝到出世间智慧和慈如果尝到的话,根本不愿意退的比如一个待遇特别好的地方如果没有去过就会不在乎如果到了那里享受了妙欲,就不愿意离开,因为这种妙欲在哪里都得不到

有些佛教徒,好像对上师的信心也不足,对三宝的信心也不足,原因什么?就是自己没有进如果入了,我信,是不会退的有些人经常说,很惭愧,我的定力不够说的确实,定力不够容易退失,容易生邪如果定力够的话不会生邪见的,也不会退失

为什么很多人出修行,能坚持下来非常成功?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功德,断除了功德障有些人闻思修行当中,一直不会退,即使非常严重的疾病,还是不断努力,原因什么?他们真正品尝到了禅定的味道。

这个人从学会当中退了这个人从这个班里退了,我每次听到退的时候就想这个以前是比较不错的,原来是我看错了”。历史现实当中正的修行人不容易退转的,大家都应该清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