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85-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7

(2024-12-12 11:13:26)
标签:

留赏插花

分类: 留赏插花

NO.85-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7

[注6]《解义慧剑讲解》(08-11)-12之科判及颂词:

解义慧剑=甲一、能说之1,1+甲二、所说之论2-68,1-12)+甲三、圆满末义69,12)

甲二、所说之论=乙一、初善造论分支3-5,1)+乙二、中善所造之义6-65,1-12)+乙三、末善结尾之义66-68,12)

乙二、中善所造之义=丙一、宣说所量之二谛7,1+丙二、宣说能量之二理8-64,1-12)+丙三、宣说如此衡量之果65,12)

丙二、宣说能量之二理=丁一、略说二理(91)+丁二、以四理广说10-64,1-12)

丁二、以四理广说=戊一、能量四理11-56,1-7)+戊二、宣说彼之作用四法依57-63,7-11)+戊三、宣说八辩才之果64,11-12)

戊二、宣说彼之作用四法依=己一、总说58)+己二、别说

己二、别说=庚一、不依人而依法60)+庚二、不依句而依义61)+庚三、不依不了义而依了义62)+庚四、不依心识而依智慧63)

57、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宣说彼之作用四法依)分二:

58、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己一、总说;(第7课)

如此深与广,慧眼睁开已,

定见佛佛子,诸具大慧者,

由经之妙道,显密乘法理,

难得谁已获,莫令空无果。

具此四种理,具备妙慧光,

不随他转智,定生四法依。

不具如此慧,如盲依盲人,

为名句易了,四依成颠倒。

59、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己二(别说)分四:

60、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己二庚一、不依人而依法;(第8课)

是故不依人,而当依正法,

由说理成道,解脱说者非。

何者若善说,说者纵如何,

如佛为化众,幻现屠夫等。

违大乘义说,说者纵现似,

贤善亦无益,如魔化佛陀。

61、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己二庚二、不依句而依义;(第8课)

闻法而思维,依义不依句,

通达所诠义,何说皆无违。

为了义欲说,命名而知彼,

复勤戏论句,如得象寻迹。

耽著词句繁,妄念增无尽,

由此背离义,凡愚徒劳因。

用树之一词,境等外无止,

仅此亦知彼,名言必要已。

手指示明月,愚童视手指,

唯耽句愚者,想知亦难知。

62、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己二庚三、不依不了义而依了义;(第9课)

悟入意义时,知了不了义,

不依不了义,而当依了义。

佛陀遍知已,随众界根意,

犹如阶之梯,宣说乘次第。

念及何用意,秘密意趣八,

依词以量害,必要说亦有。

是故四派至,究竟金刚乘,

下未证悟分,上者明抉择,

依教理更成,见而持了义,

天鹅水析乳,智者游教海。

甚深金刚乘,六边四理印,

传承窍诀伴,无垢理抉择。

诸法本清净,大等性双融,

依凭二正量,抉择之真义。

显宗及生起,圆满大圆理,

词总隐究竟,无违入此要。

深得解了义,胜慧诸佛子,

持无尽法藏,教法证法幢。

63、甲二乙二丙二丁二戊二己二庚四、不依心识而依智慧。(第10+11课)

实修了义时,不依随词语,(第10课)

分别二取心,而依无二智。

有缘之本性,二取自性心,

彼缘彼虚妄,不证法性义。

缘有实无实,缘二缘非二,

如何缘亦缘,缘取是魔境,

此乃经中说。

依凭何破立,无法坏所缘,

见无破立解。

离诸所能取,自然智自明,

遮诸四边戏,此说殊胜智。

如盲前日色,凡夫前未见,

如何思不知,凡愚皆生惧。

然依真圣教,破诸边之理,

上师窍诀力,如得目自见。

尔时得品尝,佛法甘露味,

百倍信喜眼,专注佛智身。

于此诸正法,究竟归等性,

得无说确信,说无尽法藏。

精通二谛理,见二谛融义,(第11课)

如为精除皮,知勤诸方便。

故佛知方便,方便称正道,

于师彼圣教,起不退转信。

得胜不住智,自解有寂边,

无勤大悲心,遍及时空际。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  Khenpo Sodargye

庚五、知世间:

坚稳知世间,是以身语意,

知谛无伦比,超胜彼其余。

坚稳菩萨们的知世间是指了知身体的姿态、语言的形式及以意了知四谛,其他世间与声闻、缘觉不可等同或无与伦比。因此,菩萨超胜其余世间人及声闻、缘觉。

有人会想:仅仅了知世间的名言,随同其他身语的状态,这一点在普通世间也有,了知四谛,声闻、缘觉也有,那么菩萨了知世间如何超胜呢?

他们并不是像菩萨一样能成熟其他众生,因此差别悬殊。

坚稳常含笑,诚实而言语,

为众堪法器,为令修妙法。

了知世间有三种,了知世间名言、了知世间产生、了知世间泯灭。了知世间名言也有了知随世间之身体姿态及语言形式两种。

那是指什么呢?坚稳菩萨身体姿态,恒常对于上中下的人,无有怒容而面带微笑令人欢喜,恭敬、面露喜色令人欢悦。语言无有不合意而以温柔合意“善来”等之语正直、悦耳、诚实而言说。这两种的必要是,身体的状态合乎他人的心意,为了使众生堪为了知真谛的法器。语言宣说妙法而令他众修行妙法,应当了知这是身语名言的状态。

因许以二谛,令世间恒生,

以二令隐没,了此知世间。

以意了知这些从何而生、由何而灭,是知世间义,因为承许是以集谛与苦谛二谛使器情世界恒常产生,因——集谛形成果——苦谛,称为世间。以灭谛与道谛二谛使世间隐没或泯灭,因为以道谛断除了集谛,那么具苦谛自性的果世间就会破灭,灭处为灭谛,能灭为道谛。因此了达此理就称为知世间。

为寂为获得,具慧修真谛,

具慧知谛故,定称知世间。

了知世间产生不清净依他起、了知世间隐灭清净依他起、了知四谛十六相三解脱门,也就是知三法相。四谛中,为了寂灭苦谛、集谛,为获得灭谛、道谛,具慧菩萨令自他修行四谛就是知世间的作用。以什么原因呢?具慧菩萨了知世间名言的真谛与了知胜义四谛的真谛,了知这二谛的缘故真实称为知世间,了知具有三苦的世间界的趣、寿量、苦乐、兴衰等如何,顺应世间以此处所说身语的名言为例世间的种种规律,那些世间形成的因集谛,就是世间世俗谛。了知道谛、灭谛即是胜义谛,以这二谛无余了知世间。有人讲解说:了知四谛是真正的知世间,了知身语世间是以了知自己的世间引发的缘故是果取因名,或者,对能生知世间的因取为果名,但这是在讲知世间之时,因此可以承许了知身语名言也是真正的知世间。

庚六、知四依:

依于经典法,彼义具密意,

了义具正量,获得彼无诠。

为了断除依人及对经典词句依文解义等过失而宣说了四依,依于佛陀出有坏亲口所说的经典教法而不依行人各自之语,即是依法不依人。法义,也有别义意趣,如所说“父母为所杀”等,具有密意,并不能依文解义,即是依义不依句。意义也有不了义与了义两种,要依止具有究竟观察的正量,比如,说人与蕴等法存在是不了义,其本性不存在是了义。按照如来的甚深经藏及能辨别其密意的补处弥勒、佛授记的龙树、无著那样的大祖师们甚深无二讲解,不依不了义而依了义。对了义经藏的意义,也是不依成为有分别的对境、八识对境具所取能取相的笼统意义,而依止获得远离所取能取不可言诠各别自证之义无分别智慧的行境,即是不依识而依智。《无尽慧经》中也说:人法二者视为有自性,是依人,证悟二者无自性是依法性,如是词句,名为世间法,义,名为出世间法。或者世间法,名为词或法,胜义诸法,名为义。如是何经宣说入道,彼即不了义经,宣说入果乃了义经。或者,宣说世俗乃不了义经,宣说胜义乃了义经。何为识?欲界众生之识依于色蕴,色界之识依于受蕴,下三无色界之识依于想蕴,有顶之识依于行蕴,如是,行住于识处色等四蕴即是识。住四蕴之彼等识均了知为空性不分别识说为智慧。

是为遮舍法,依文倒执真,

获得有言诠,于此说四依。

宣说四依的必要:为遮止有些行人凭自己主观而声称“这不是佛经,不是正法”舍弃或诋毁了真实是佛陀亲口所说之法,宣说了第一依。为遮止执著所说“父母为所杀”等依文解义,宣说了第二依。为遮止不知佛陀所说“异生凡夫、如是阿罗汉缘觉行者一人出世利乐一切世间即为如来”是不了义,是从世俗侧面如此宣说而颠倒将所谓“人实有”之类不了义执为真实义,宣说了第三依。为遮止将无二甚深义各别自证不可言说智慧的行境执为获得以种种所取能取习气染污有言诠识的行境,宣说了第四依。这般在分别讲解四依的此时,是说明遮破四种颠倒依。

于信解分析,他前如实闻,

无诠智慧中,坚稳不退失。

四依的作用或功德:如果具足第一依,就不会退失信解佛法。以第二依不会退失分析句义。依靠第三依不会退失在能如实宣讲不同与不了义经的了义经善知识前闻法。以第四依,菩萨永远不会从超越分别境的不可言诠智慧中退失。

NO.85-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