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行论》一年一读句(2-2)

(2022-10-22 10:08:07)
标签:

骑马四观花

分类: 骑马四观花

《入行论》一年一读句(2-2)

51-517、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何况是他亲?生既孤独生,殁复独自亡,苦痛无人摊,亲眷有何益?

52-518、依止静处故当独自栖,事少易安乐,灵秀宜人林,止息众散乱。

53-556、以比喻说明过患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

54-563、离诤无烦恼,寂静山林中,皎洁明月光,清凉似檀香。倾泻平石上,如宫意生欢。林风无声息,徐徐默吹送。

55-564、安乐之特点离贪自在行,谁亦不相干,王侯亦难享,知足闲居欢。

56-577、对境苦乐相同:吾应除他苦,他苦如自苦,吾当利乐他,有情如吾身。

57-585、151X相续与蕴聚,假名如军鬘,本无受苦者,谁复感彼苦?

众生的五蕴,就像许多士兵聚集在一起叫做军队一样。所谓的相续,也只不过像许多颗珠子穿在一起被称为念珠一样,都是虚妄的假立,没有独立实有的本体。如果五蕴和相续都不是实有的,又怎么会有真实的病人呢?又是谁在感受病痛呢?

58-610、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59-617、世间诸灾害,怖畏及众苦,悉由我执生,此魔我何用?我执未尽舍,苦必不能除,如火未抛弃,不免受灼伤。

60-641、以行为代他苦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时观念起处,细察己过失。

61-642、以心行置低位此身过本多,德寡奚足夸?故当隐己德,莫令他人知。

62-659、善用此身之方法故应离贪执,为众舍己身,此身虽多患,善用如工具。

63-661、愚行足堪厌,今当随圣贤,忆教不放逸,奋退昏与眠。如佛大悲子,安忍所当行,若不恒勤修,何日得出苦?为除诸障故,回心避邪途,并于正所缘,恒常修三昧。

64-665、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世俗与胜义,许之为二谛。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

65-674、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66-679、世人见实法,分别为真实,而非如幻化,故诤瑜伽师。色等现量境,共称非智量,彼等诚虚妄,如垢谓净等。

67-681、为导世间人,佛说无常法,真实非刹那。

68-684、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众缘聚合已,虽幻亦当生

69-685、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于有幻心者,则生幻罪福。

种种因缘生,种种如幻物,一缘生一切,毕竟此非有。

70-686、诸缘若未绝,纵幻亦不灭,诸缘若断绝,俗中亦不生。

71-706、见闻与觉知,于此不遮除。此处所遮者,苦因执谛实。

72-714、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观法无谛实,不得谛实法。无实离所依,彼岂依心前?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

73-739、心灭亦再现心识有所缘,彼仍住其中。若无空性心,灭已复当生,犹如无想定,故当修空性。

74-741、成办二利断除二障为度愚苦众,菩萨离贪惧,悲智住轮回,此即悟空果。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

75-744、704Z执实能生苦,于彼应生惧,悟空能息苦,云何畏空性?实我若稍存,于物则有惧,既无少分我,谁复生畏惧?

如果去执著有一个实有的东西,那一定会产生恐怖的;但如果你证悟了空性,所有的痛苦都会息灭,你怎么会对它产生恐惧心呢?不需要。

76-749、分析蕴而总破人我齿发甲非我,我非骨及血,非涎非鼻涕,非脓非黄水,非脂亦非汗,非肺亦非肝,我非余内脏,亦非屎与尿,肉与皮非我,脉气热非我,百窍亦复然,六识皆非我。

77-789、法我各自分支为身身非足小腿,腿腰亦非身,腹背及胸臂,彼等复非身,侧肋手非身,腋窝肩非身,内脏头与颈,彼等皆非身,此中孰为身?

78-778、因时见有果,此见不可能。依一相续故,佛说作者受。过去未来心,俱无故非我。今心若是我,彼灭则我亡。犹如芭蕉树,剥析无所有,如是以慧观,觅我见非实。

79-782、无人谁得果?许由痴心得。为息众生苦,不应除果痴。我慢痛苦因,惑我得增长。谓慢不能除,修无我最胜。

80-795、500S是故聪智者,谁贪如梦身?如是身若无,岂有男女相?

有智慧的人谁会贪执梦一样的身体呢?真正以智慧来观察的时候,这个色身根本不存在,如果没有色身,你怎么还贪男相、女相呢?

81-799、遮破之理证苦性若实有,何不损极乐?乐实则甘等,何不解忧苦?

82-801、修分别彼之对治故应修空性,对治实有执,观慧良田中,能长瑜伽食。

83-804、根境若间隔,彼二怎会遇?无隔皆成一,谁复遇于谁?

84-807、若触非真有,则受从何生?何故逐尘劳,何苦伤何人?若见无受者,亦无实领受,见此实性已,云何爱不灭?

85-808、所见或所触,性皆如梦幻。

86-809、与心俱生故,受非心能见。后念唯能忆,非能受前心,不能自领纳,亦非他能受。毕竟无受者,故受非真有,谁言此幻受,能害无我聚?

87-811、意识不成立意不住诸根,不住色与中,不住内或外,余处亦不得。非身非异身,非合亦非离,无少实性故,有情性涅槃。

88-812、五根识不成立离境先有识,缘何而生识?识境若同时,已生何待缘?识若后境起,缘何而得生?

89-817、若无世俗谛,云何有二谛?世俗若因他,有情岂涅槃?此由他分别,彼非自世俗。后决定则有,非故无世俗。

90-828、相互依存故不成立若境由识成,依何立识有?若识由境成,依何立所知?心境相待有,二者皆无实,无子则无父,无父谁生子?无子也无父,如是无心境。

91-829、如芽从种生,因芽知有种,由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由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然心了境时,凭何知有识?

92-833、破无因生世人亦能见,一切能生因,如莲根茎等,差别前因生。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93-853、如是究诸法,则知非无因,亦非住各别,合集诸因缘,亦非从他来,非住非趋行。愚痴所执谛,何异幻化物?

94-854、幻物及众因,所变诸事物,应详审观彼,何来何所去?缘合见诸物,无因则不见,虚伪如影像,彼中岂有真?

95-857、破有生若法已成有,其因何所需?若法本来无,云何需彼因?

96-862、自性不成灭,有法性亦无。是故诸众生,毕竟不生灭。众生如梦幻,究时同芭蕉,涅槃不涅槃,其性悉无别。

97-865、平息世间八法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若于性中觅,孰为爱所爱?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孰生孰当生?谁为亲与友?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

98-894加持病人愿诸病有情,速脱疾病苦!亦愿众生疾,毕竟永不生!

99-904、祈祷偈何时欲相见,或欲问法义,愿我无障碍,面见文殊尊!

100-904、发愿偈为于十方际,成办有情利,吾行愿得如,文殊圆满行!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