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王中冒敕失算预行专报立功

(2024-07-07 18:55:00)
标签:

书摘

原创

分类: 明朝女真

1540  庚子  明嘉靖十九年

嘉靖十九年(1540)正月十一,北京会同馆宴厅内酒菜齐备,朝廷令礼部设见辞酒饭筵宴四海夷人,每个桌子上酒用牛羊等肉共五碟、每碟生肉一斤八两。茶食五碟、每碟一斤。茶食:即茶水、点心等食品,也叫茶点。宴席分为三等,此为上等,中等次之,下等又次之。还有:果五碟,核桃、红枣、榛子每碟一斤,胶枣、柿饼每碟一斤八两。另外每人酒七盅,汤饭各一碗。礼部将见辞筵宴的酒菜规定的细致入微,将主要菜品写入了《大明会典》,以免今年丰盛来年匮缺,宾客挑理。

以前还真的发生过类似的事。正统年间,建州右卫都督凡察的儿子阿哈答 [i]就曾怀疑朝廷赏赐缩水而诘问礼部:为什么前几年,我和兀者卫都督剌塔的儿子阿的纳 [ii]、建州卫都督李满住的儿子亦的哈 [iii]来朝,每人得赐纻丝衣三件,彩缎二表里。而这一回少彩缎一表里?乞足之。

正统皇帝问大臣这是怎么回事,礼部尚书胡濙等言:“初来朝贡,奏加赏彩缎二表里、纻丝衣三件。今阿哈答等复来朝贡,欲增赏如初来例,难允。”皇帝听到解释很不满意,认为礼部定制不明,任意增损外夷赏赐,礼部官员“罪本难容,姑曲宥之。”

华灯初上,四海部落贡使及从人,人俱一枝宴花 [1],入馆待宴。聚齐有时,礼部主事到来主持筵宴,鸣赞官 [2]宣布开筵。会同馆塞满了四海之人,居高望去衣履殊异、色彩斑斓,耸耳听之南腔北调、鸟语钟鸣,揪扯搀扶趑趄踉跄,舌硬腿软脚高头低,酒过三巡,许多人都有了腾云驾雾般的感觉。部落贡使找寻熟人,饮酒叙旧只等明日领取回贡及赏金。

明朝前期,对于每年什么时候进贡并没有时间上的硬性规定,前来进贡的部族贡使随到随将贡品献上,领取赏金以后,在京城集市上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永乐十七年(1419),监察御史邓真 [iv]言十事,其中有:“礼部职掌礼仪凡各处朝贡使臣至京,当随即具奏接待,如宜不使远人有缺望之心。”可见当时崇尚随贡即赏的办事风格。

可是并不是所有进贡者都守规矩,没有约束的接待的弊端慢慢的显露出来。“土鲁番、撒马尔罕、哈密诸夷使,假进贡名在京商贩,有留会同馆三四年者。至是诏礼部申严旧例,禁诸夷不许私出馆外,勒期遣还。仍治诸私通交易,乃诱引纵容者罪”。“其曾经犯罪夷人来贡者,敕边吏勿复纳。”敢情明朝就有黑名单。


[1]    宴花:入宴通行证,宴前由仪制司发放,人一枝。

[2]    鸣赞官:明置,为鸿胪寺的属官。掌殿廷行礼时的傧导赞唱,从九品。多选用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嗓音洪亮之人。影视中,鸣赞者多为尖声细气的宫人,乃误。



新出现人物:(以出场先后为序)

[i]    阿哈答:建州右卫都督凡察的儿子,卜花秃之弟。
[ii]   阿的纳:兀者卫都督剌塔儿子,以舍人身份入贡。
[iii]   亦的哈:建州卫都督李满住儿子。
[iv]   邓真:永乐九年进士。永乐十年擢升监察御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