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的数量比例
(2023-10-26 15:06:56)2016年,国家发布《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其中明确表示,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 单 一 员 工 持 股 比 例 不 高于 1%;保证国有股东控股地位,其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4%。但是具体数量比例还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确定来决定。
1.根据企业规模不同决定
大型国有企业人数众多,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定生产销售优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往来众多,各部门之间账目往来等也比较复杂。大型国有企业股权分散给持股员工,有利于企业进行民主决策和监督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但如果股权过于分散,大股东手中的持股比例偏低,会导致大股东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管不足。所以,大型企业员工持股比例可适当降低,便于大股东之间互相制衡,也能较快地为企业做出重大决策。中小型国有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经营过程中受到地理位置和企业规模的限制,企业内部资产比较简单,且大多处于发展期。此种规模类型的国有企业政策范围内可以适当提高员工持股比例,以保持企业活力和激情。
2.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决定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动态轨迹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处于发展阶段的国有企业目标是生存,由于这个阶段的企业结构层次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内部团队不稳定,不适合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处于成长阶段的国有企业主要目标是正常运作,经过发展期的资本经验积累后,企业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运行模式,运作步入正轨。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在于下层人员没有将上层的决策执行到位,导致整体步调不一致,所以首要任务是吸引优秀人才,组成自己的学习型组织,并正确地运用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一阶段可以小规模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为企业的快速成长奠定基础。处于成熟阶段的国有企业主要目标是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这个阶段的企业面临未来企业创新和转型问题,需要能够应对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压力。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使企业股权模式多样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处于衰退阶段的国有企业主要目标是保全企业。这个时期的国有企业资本大量外流,实行员工持股可以为企业注入资本,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但如果企业自身经营模式有巨大漏洞无法弥补,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也无法让企业起死回生,还会让自家企业员工利益受损。这时候就需要评估企业状况,经过慎重考虑,谨慎启用员工持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