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构筑中国制造新“编队”
(2022-12-28 16:12:26)构筑中国制造新“编队”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做好了可能成为推动中国联通转型升级的‘最大增量’。”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近日表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央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的“头号工程”,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攻关,培植赶超发展的“新引擎”。
11月29日,中国民航局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C919大型客机生产许可证(PC),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批量生产制造大型客机的能力。从高铁飞驰、巨轮远航,到“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再到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近年来,国企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工程项目惊艳亮相,擦亮中国制造“新名片”。
“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一批高水平科技平台、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三个一批’的形成,为‘十四五’时期央企科技创新启航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表示。
为更大力度推动国有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初,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实施“科改示范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
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5.4%,远高于央企平均水平,也高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科改示范企业”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达6327.5亿元。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有力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2019年增长34.5%和45.9%。
作为“十四五”央企头号任务,央企科技创新正迎来“升级版”政策力挺。“央企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到今年年底,中央工业企业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要达到5%以上。”翁杰明要求,打好政策应用“组合拳”,丰富政策“工具箱”的应用场景,发挥不同激励方式对不同人员的差异化激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