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志辉读《杜甫传》有感

(2024-10-23 11:12:30)
分类: 读书演讲
读《杜甫传》有感
        范志辉
十一闲暇时间,重温了冯至先生的《杜甫传》。这本书在书架上闲置了很久,总觉得他的诗很现实,而我喜欢豪放派的诗,给人以力量的诗。重读之后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现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分享如下:
一、杜甫也有年轻时代的豪情
  在《长安三万里》电影的开篇,诗人高适在岐王府第一次遇到杜甫的场景,他以京兆人士做自我介绍,那种优越感从小而来。走进他的生平传记,看杜甫命运的浪花在时代浪潮中的翻涌。
小时候读杜甫的诗是喜庆的,所以他才能写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才能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来赞美成都的春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后来再读“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怎么会喜庆呢?杜甫这辈子唯一的欣喜若狂的句子大概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也不是为自己,而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太沉重了,所以世人更喜李白。
    读完整本书不可否认:他曾像鹰一样,“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也拥一腔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杜甫仗少年才华,结识李白,裘马轻狂。
二、苦难才是杜甫的人生底色
读完这本冯至写的杜甫传记,我才体会到:苦难才是杜甫的人生底色。
困顿之时,亲友的帮助和卖药的副业都不能解.决他生活的困难,口袋里只剩一文钱,却不忍取用,为的是留在眼前观赏。为了生计,他还曾数次写诗给好友,只为求得接济。
他的后半生,几乎就是在贫困中奔波的。书中的一字一句,扎在我的心上,数次让我喘不过气来。
明明是世家子弟,这样的苦日子,他大可不管不顾,像他的偶像李白那样“仰天大笑出门去”,但他却选择了“流黎民之泪”,心系百姓,让日子苦上加苦。
鲁迅先生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读杜甫之前,每当深陷困顿,我就想,何不放下这一身的烦恼,像古时诗人那样漫游山河。可我被现实狠狠扇了一剂耳光,古人的漫游更多的是给自己的生活找出路,而不是逃避生活,李白如此,杜甫也是如此。
三、走进苦难,代表底层人民的声音。
  离去长安,乱世流亡,历经动荡让他真正从侍奉皇帝走向了底层百姓。时代推着他的坎坷命运,让他认识到民间疾苦,接过时代苦难用现实主义诗句一路道“三吏三别”的苦楚和对统治者的一丝希冀。是历史和时代给了他坎坷的命运,时代浪潮让他看到了黎民百姓的苦,他咀嚼这些苦难,嚼碎了咽进肚里。是他的兼济天下之心让他担起代言人责任,成为诗圣,写出部部诗史。
抵达成都,经过三两月的经营,杜甫终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草堂,有一处栖息之地,这一只杜鹃便随着飞鸟语燕,在此处寻得新巢。他还是像以往一样潦倒,但纵只有三重的茅屋被秋风所卷,屋漏无干处,仍念天公大庇天下寒士。不论自己处境如何,仍怀一颗兼济天下之心。他始终不曾取任何一个方式逃避现实,直到死亡前夕还念念不忘国家不幸。
我明白了杜甫是时代挑选出来的一只杜鹃,如同南宋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如同身处黑暗的时代需要觉醒之时而涌出的鲁迅等。不停息的历史车轮于每个时代印上了时代烙印,他们带着时代的镣铐在历史的舞台上舞蹈。
在新的时代潮流下,我们又是否拥有足够的勇气与能力担起时代的职责,成就一个富有价值的自我。
杜甫做到了,他集人民万流,发声于诗,成一位诗圣,成一只杜鹃。他知道,他苦,人民只会更苦。纵自身难保,也不遗余力地做一只杜鹃鸟,曾壮志凌云的苍鹰与白鸥化为人民的代言人歌唱着, 呕心沥血写尽一切,担起了为人民发声的责任,他携着他的诗在往后历史画册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迹。
年迈的杜鹃在湘江上的一片孤舟永久的沉睡,但他歌喉发出的声声啼鸣余音却永久地在历史回荡。
蜀地草堂的美好,不过三五载。杜甫的后半生,这世间所有的不幸,他都经历了。我辈这点苦算的了什么。史书上对杜甫一生记载的不多,冯至先生潜心研究多年,修订了几次,才写出这本《杜甫传》,这本书脉络清晰,浅显易懂,但又不失严谨。同为诗人,冯至先生定然是懂杜甫的,如此才能写出这样真挚的文字。
   余秋雨说:“人世对他,那么冷酷,那么吝啬,那么荒凉;而他对人世却完全相反,警示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丰美。” 从前,我不懂杜甫,之后,我愿奉他为“明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