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阅读笔记(五)
(2025-11-23 11:32:39)| 分类: 子集类读记 |
《惠子》(微信读书)
(作者:惠施 出版时间:2025-03-15 品牌方: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阅读笔记(五)
杂篇(续)
曰白圭谓魏王曰:「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然而视之蝺(q)焉美无所可用。惠子之言,有似于此。」惠子闻之曰:「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适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吕氏春秋·应言篇》)(P11系统更新造成页码变化)
(白圭对魏王说:“用市丘出产的大鼎来煮鸡,多加水则味道淡薄没法吃,少加水又会被烧焦而煮不熟,但这鼎看起来高大华美,却没什么用处。惠子的言论,就跟这鼎相似。”惠子听说后反驳道:“不对。假使军队饥饿时驻扎在鼎旁,正好需要蒸饭的甑,那么没有比这鼎更合适的了。”)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群臣多谏于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者,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莫敢谏,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涡水之尾,栾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天故使栾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无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易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抚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不为,意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更择葬日。」(《吕氏春秋·开春论》;《战国策·魏策》)(P11)
(魏惠王去世,安葬的日期已经确定。不料天降大雪,积雪深达牛眼。许多大臣向太子劝谏说:“雪太大了。在这样的天气举行葬礼,百姓必定不堪劳苦,朝廷经费也怕不足。请求延期改日安葬。”太子说:“作为儿子,若因百姓劳苦和朝廷费用不足的缘故,就不举行先王的葬礼,这是不义之举。诸位不必再说了。”群臣都不敢再劝谏,便将此事告诉了犀首。犀首说:“我也没有办法劝说他。这事恐怕只有惠公能办到吧?请去告诉惠公。”惠公说:“好。”便驾车去见太子,说:“先王的葬礼日期已经确定了吧?”太子答:“是的。”惠公说:“昔日周王季历葬在涡水下游,渗漏的河水冲蚀其墓穴,露出了棺木的前板。周文王却说:‘啊!先君一定是想再见一见群臣百姓吧!所以上天让河水冲露出棺木。’于是将棺木取出搭设灵帐,让百姓朝拜,三天后才重新安葬。这正是文王的仁义啊。如今葬期已定,但雪势极大,积雪深及牛目,难以行进,太子若执意按期安葬,恐怕会被认为急于安葬先王吧?希望太子改期。先王必定是想稍作停留,守护国家、安抚百姓,所以让大雪降下。因此延期改日安葬,正是效法文王的仁义。若不这样做,莫非太子认为效法文王是可耻的吗?”太子说:“说得太好了。请允许延期另择葬日。”)
匡章谓惠子曰:「公之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欲必击其爱子之头,石可以代之。」匡章曰:「公取之代乎,其不与?施取代之。子头所重也,石所轻也。击其轻以免其所重,岂不可哉?」匡章曰:「齐王之所以用兵而不休、攻击人而不止者,其故何也?」惠子曰:「大者可以王,其次可以霸也。今可以王齐王而寿黔首之命,免民之死,是以石代爱子头也,何为不为?民寒则欲火,暑则欲冰,燥则欲湿,湿则欲燥。寒暑燥湿相反,其于利民一也。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已矣。」(《吕氏春秋·爱类篇》(P12)
(匡章对惠子说:“您的主张是要废除尊位,如今却尊奉齐王为王,为何言行相悖呢?”惠子答道:“假设有这样一个人,非要击碎他爱子的头不可,用石头代替头颅可以免此灾祸。”匡章说:“您是取石头来代替呢,还是不代替?——当然会取石头代替。儿子的头是贵重的,石头是轻贱的。击打轻贱之物来保全贵重之物,难道不可以吗?”惠子接着说:“齐王之所以用兵不休、攻伐不止,究竟是什么缘故?”惠子自答:“最大的目标是称王天下,次一等也要称霸诸侯。如今尊齐王为王就能保全百姓性命,避免民众死亡,这正是用石头代替爱子头颅啊,为何不做呢?百姓寒冷时就需要火,酷暑时就需要冰,干燥时需要潮湿,潮湿时又需要干燥。寒暑燥湿虽然性质相反,但有利于人民的本质是相同的。利民岂止一种途径?只要适合时宜就行了。”)
——二〇二五年十月二十日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