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阅读笔记(一)
| 分类: 子集类读记 |
《惠子》(微信读书)
(作者:惠施 出版时间:2025-03-15 品牌方: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阅读笔记(一)
1.
本书深入探讨了战国时期思想家惠子的生平和哲学思想,尤其是他提出的“合同异”理论。惠子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探讨了事物之间的异同,提出了“大同而小同异”和“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等核心概念。
——根据简介整理2025/8/13录
惠施(约公元前390年—前317年),战国时期宋国人(一说魏国人),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公孙龙并称“名辩之雄”。他是庄子为数不多的挚友,也是思想上的重要论敌,两人常以“濠梁之辩”等典故闻名后世。
惠施曾担任魏国相国,主张“合纵抗秦”,推动魏、齐、楚等国联合对抗秦国。他提出“去尊”(削弱诸侯特权)等政治主张,但最终因张仪“连横”策略的排挤而失势。
作为名家代表人物,惠施擅长逻辑思辨,提出“历物十事”(十个哲学命题),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等,探讨相对性、无限性等概念,挑战常识认知。其思想散见于《庄子》《荀子》等文献。
庄子与惠施既是挚友又是论敌。《庄子》中多次记载他们的辩论,如著名的“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大瓠无用”之辩,展现了两人在认知论与价值观上的深刻分歧。庄子虽常反驳惠施,但在其去世后感叹“吾无与言之矣”。
惠施的学说虽未完整传世,但其对逻辑学、语言哲学的探索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本书只有古文,无今译,以下阅读笔记中的今译均为借助Deep Seek之功。
——根据Deep Seek整理2025/8/13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