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析子》阅读笔记(六)
(2025-10-17 20:33:39)| 分类: 子集类读记 |
《邓析子今解》(微信读书)
(陈高傭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阅读笔记(六)
轉辭篇第二(续)
君人者不能自專而好任下(不能自己专主而喜好信任臣下),則智日困而數(命数)日窮。(言)迫於下,則不能申(明白)。行隨於國(行动要随从国人),則不能持(持久)。知不足以爲治,威不足以行誅,無以與下交矣。故喜而便賞,不必當功。怒而便誅,不必值罪。不慎喜怒,誅賞從其意,而欲委任臣下,故亡國相繼,弑君不絶。古人有言:“衆口鑠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P647)
这是提倡极端专制的言论,与前述言论不一致。
夫人情(人之常情)發言欲勝(争胜),舉事欲成。故明者不以其短(明君不以自己有短处),疾(讨厌)人之長;不以其拙,病人之工(嫌恶别人的工巧)。言有善者則而賞之;言有非者,顯(公开)而罰之。塞邪枉之路,蕩淫辭(淫辞荡语)之端。臣下閉口,左右結舌,可謂明君。爲善者君與之賞,爲惡者君與之罰。因其所以來而報之(依照他所以來的情形而報酬他),循其所以進而答之。聖人因(依照)之,故能用之;用之循理,故能長久。今之爲君,無堯舜之才而慕堯舜之治,故終顛殞乎混冥之中,而事不覺於昭明之術。是以虛慕欲仕之名(空想着要办好事的名誉),無益亂世之理(实际上对于治世的道理毫无用处)也。(P649)
忠怠於宦成,病始於少瘳,禍生於懈慢,孝衰於妻子,此四者,慎終如始也。富必給貧,壯必給老,快情恣欲,必多侈侮。故曰:尊貴無以高人,聰明無以籠人,資給無以先人,剛勇無以勝人。能履行此,可以爲天下君。(P651)
(人當謀求作官的時候,忠君的思想特别表現得熱烈,作到官以後忠君的思想就有點懈怠了。人正當病的時候,對於飲食起居是能特别謹慎的,在疾病稍好的時候就不加注意,因而把病重犯,發生危險了。人在戒慎恐懼的情形下是不會發生災禍的,災禍是發生於人們鬆懈怠慢的時候。人在小的時候對於父母是都能孝的,娶妻生子以後孝心就開始衰弱了。人能對這四件事情加以審察,就可以慎終如始不至有什麽問題了。富裕的境况一定很快地變爲貧窮,强壯的年齡一定很快地就到了老年。圖快自己的威情,放縱自己的欲望,必然是生活奢侈,對人多所欺侮。所以説:地位尊貴不要高居人上,耳目聰明不要愚弄别人,資財豐足不要在人前頭[無以先人],剛强勇敢不要求勝於人。能這樣做,就可以爲天下的人君。)
夫謀莫難於必聽(谋划没有难过必须听从的),事莫難於必成;成必合於數(时数),聽必合於情。故抱薪加火,燥者必先燃;平地注水,溼者必先濡。故曰:動之以其類(在同类事物上有所行动),安有不應者,獨行之術也。(P653)
明君立法之後,中程者賞,缺繩者誅。此之謂君曰治君,國曰王國。(P654)
(英明的人君建立下法律以後,臣下人民合於法律的就給獎賞,違背法律的就加以誅殺。這樣的人君就是能治國的人君,這樣的國家就是王者的國家。)
智者寂於是非(用冷静的态度去辨别是非),故善惡有别。明者寂於去就,故進退無類(失误)。若智不能察是非,明不能審去就,斯謂虛妄。(P655)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公。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知慮,則無不知。得此三術,則存於不爲(无为)也。(P656)
——二〇二五年七月二十八日下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