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书阁一一乔志明
三书阁一一乔志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72
  • 关注人气: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子百家》阅读笔记(三)

(2025-06-27 22:11:58)
分类: 子集类读记

《诸子百家》(微信读书)

(作者:浅野裕一 译者:刘丽娇 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09-01出版 品牌方: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阅读笔记(三)

 

后记:(2

序章(续)

一、 思想家的诞生(P34

从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前半期,古代中国人将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的话尊为应该遵守的规范。录有先王语录的《诗经》《书经》曾作为被全国人民认可的权威典籍享有优待。

到了春秋后半期出现了新情况,思想家招收门人、建立学派,在学派中,老师的学说成为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值得尊重的教诲。(P35

孔子自称礼学之师,召集了许多门人。据说古代先王会为自己的王朝制定固有的礼制和庆祝新王朝天下太平的音乐。可是,这些古代的礼乐随着漫长时代的变迁逐渐失传、被人遗忘,到了孔子时代几乎没人知道具体内容了。但孔子宣称自己精通夏商周三朝的礼乐。父亲兄长纷纷把儿子弟弟送进孔子学派学习礼乐知识,期待他们能用这些知识打开仕途。(P36

在孔子学派中,学习对象仍然是先王的教诲和先王的礼乐,不过是经孔子之口转述的先王教诲。既然老师和学生要形成一个学派,那么学生除了要相信老师教的先王道理,老师本人的言论也是应该学习的对象。

结果产生了一个在先王教诲之上搭载孔子个人学说的双重结构。也就是说,在具有传统权威和普遍价值的先王教诲之上,搭载平民孔子的学说,后者以借用前者既有权威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分量。(P37

二、 黄金时代及其落幕(P41

继孔子学派后出现的是墨家学派。墨家学派也诞生于鲁国。(P41

儒家和墨家是战国时代势力最大的诸子百家双璧。(P42

与孔子差不多同一时期,兵法家孙武在南方吴国非常活跃。孙武在阖闾手下做将军,所以普遍认为他是《孙子》十三篇的作者。孙武出身齐国,把中原的军事思想引进了吴国。

一直以来,学界认为春秋时期不存在思想家个人的著作,但《孙子》可以说是撰写于春秋末期的最古老的个人著作。(P43

同一时期,道家之祖《老子》也诞生了。(P44

《老子》在战国前期(前403—前343)已经出现的可能性很大,不能完全否定《史记》提出的时间,即春秋末期便已经存在了。若果真如此,那么儒家、墨家、兵家、道家等几乎是同一时间诞生的。(P45

进入战国时期,越来越多的思想家登场,诸子百家时代真正拉开了序幕。继儒家、墨家、兵家、道家之后,法家出场了。作为法家的思想家代表活跃在舞台上的有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子等。

申不害是战国前期的思想家,原是郑国小吏,后来向韩昭侯自荐学识,谋求职位。韩昭侯认可他的才能,将他提拔为宰相。申不害辅佐韩国国政十五年,大幅提高了韩国国力。申不害的著作,《史记》说有两篇,《汉书·艺文志》说有六篇,但都没有留存下来。(P46

申不害思想的出发点是否定依赖君主个人贤能的统治方法。取代的办法。第一,依据实定法(成文法)客观统治;第二,使用形名参同术督责臣下。(P47)参同就是君主用最初的契约来核对臣子的实际业绩。(P48

慎到稍晚于申不害,活跃于战国中期。他原是赵国人,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搬到齐国首都临淄,成为稷下学士之一,在稷门之下获赏高门大屋,受到上大夫待遇。(P49

慎到的著作,史书记载“著十二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慎子四十二篇”(《汉书·艺文志》),但散佚已久,无法得见。明朝以后制作了几种收集佚文的辑本,其中守山阁版的《慎子》最具可信度。我们可以通过守山阁版的《慎子》来了解其思想要点。

慎到提出,依赖君主个人能力的统治是不可行的,需要其他办法。第一,把工作交给百姓和官吏。(P50)第二,维持使自动化统治成为可能的“势”。(P51)第三,依实定法治国。(P52

——二〇二五年二月八日下午,九日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