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阅读笔记(四上)
(2025-06-30 12:40:24)分类: 子集类读记 |
《诸子百家》(微信读书)
(作者:浅野裕一 译者:刘丽娇 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09-01出版 品牌方:上海浦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阅读笔记(四上)
后记:(3)
申不害和慎到这类法家思想家的立场是将法的本质视为客观标准。(P53)
以商鞅为代表的另一部分法家则将法看作是实现国家和君主意图的诱导性技术,这种思想被称为法术思想。(P54)
商鞅是战国中期的变法家,原是卫国公子,所以也叫公孙鞅或卫鞅。受聘于秦国后他成为商邑的领主,又被称为商鞅或商君。他最初侍奉魏国,后在秦孝公招募有能之士时前往应聘,在秦孝公手下两度开展大胆的法制变革,着手国家的改造事业。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打造全新的军国体制。他的改革内容中包括了一项“告奸制,奖励密告恶事,令人们相互监视”。(P55)
商鞅最后率领商於(其封地)的士兵战败而亡,被处以车裂之刑。(P57)
秦帝国在统一六国迎来和平以后,还没有从战时国家的体制中脱身便走向了灭亡。(P58)
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管子》不能被忽视,尽管它不能明确地算作法家典籍。
自古以来都说《管子》是管仲的著作,但不能全盘相信。《汉书·艺文志》把《管子》归在道家,而《隋书·经籍志》把它归在法家,我们难以确认《管子》是一个人的著作,因为它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内容,而且记述也不一致,一大半发生在比春秋更晚的战国,甚至有些部分让人怀疑是西汉初年才出现的。(P60)
中国人喜欢贴合实际的想法,重视功利性,而最为追求实学和实利的《管子》,可以说最好地体现了这种中国人的想法。(P62)
宋钘和尹文学派在当时也非常活跃,他们主张反战非斗的和平主义。(P63)
四处宣扬天下皆农的许行学派(农家),他们认为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所有人都应该亲自农耕。
惠施和公孙龙的辩论学派(名家)。
从事外交谋略活动的苏秦张仪等纵横家。
折中多个学派的杂家等。
——二〇二五年二月十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