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阅读笔记(三)

分类: 子集类读记 |
《慎子》(微信读书)
(慎到著 许富宏译注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2016年3月16日出版授权微信读书进行制作与发行)
阅读笔记(三)
“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非钩策为均也。使得美者,不知所以德;使得恶者,不知所以怨,此所以塞愿望也。”
(法律即使有不完善的地方,依然胜过没有法律。用拈阄来分配财物,用抽签来分配马匹,不是说拈阄、抽签是最均平的,而是借用这种公正的方式方法,让那些分到喜欢东西的人不知道对谁感恩,让那些分到不喜欢东西的人不知道对谁抱怨,这样来堵塞人们的各种欲望)
——P72
2.
“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故事无不治,治之正道然也。人君自任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故曰:君人者,好为善以先下,则下不敢与君争为善以先君矣,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过则臣反责君,逆乱之道也。”
(君臣之道:臣按职位而办事,而君不做具体事务。君主无事安逸享乐,臣子则要按职分不畏劳苦地工作。臣子要尽其智力把事情做好;君主无为,顺其自然就可以了。因此,国事没有得不到治理的,治国的正道就是这样。如果君主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做,在臣子之先致力行善,这是代替臣下担负责任而蒙受劳苦,臣下反而安逸享乐。所以说,君主要是喜欢抢在臣下之先而做事,那么臣下就不敢抢在君主之前去做,结果臣子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隐藏起来。如果一旦有了失误,臣子就会出来责备君主,这是导致国家出现祸乱的根源)
——P62
“君之智,未必最贤于众也,以未最贤而欲以善尽被下,则不赡矣。若使君之智最贤,以一君而尽赡下则劳,劳则有倦,倦则衰,衰则复反于不赡之道也。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倒逆则乱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则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顺,治乱之分,不可不察也。”
(君主的智慧,未必是天下人中最高的。用不是最高的智慧来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那么君主的智慧就会日渐贫乏而显得不足。假使君主的才智是最高明的,仅凭君主一人的力量让天下百姓富足,也会相当劳苦。劳苦过度就会身心俱疲,身心俱疲就会身体垮掉,身体垮掉就无法履行职责,这样就会又回到老百姓得不到富足的老路上。因此,君主如果事事都亲自去做,那么臣下就没有什么事可做,这样君主和臣子的地位就会颠倒,这就叫作倒行逆施。国家出现倒行逆施,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如果君主把具体工作都交给臣下去做,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那么臣下就会各守其分各尽其能。这就理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国家治乱的分界就在这里,不能不明察)
——P64
3.
“忠未足以救乱世,而适足以重非。”
(臣子如果一味忠于国君,并不能挽救处于乱世之中的国家,反而会加重国君的过失)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
(孝子不生在有慈父的家庭,忠臣不产生在圣君的下面)
“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是以过修于身,而下不敢以善骄矜。守职之吏,人务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业,和顺以事其上,如此则至治已。”
(所以圣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也只是让臣下在他们所分掌之事内尽忠,而不能越职尽忠。尽好自己的职责,就是最大的忠,而不能使自己的职责越过官位所允许的范围。因此君主善于用臣之忠要超过自己的修身,这样臣子就不敢因为自己忠诚而自负贤能。各级官吏都忠于职守,人人尽心竭力治理国家,不敢偷懒怠惰。各级官吏都能守法敬业,谦和恭顺地事奉君主,做到这样那么国家就能达到大治了)
——P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