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子》阅读笔记(十)

(2024-07-28 10:36:01)
分类: 子集类读记

《管子译注》kindle版本)

(耿振东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89月第2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十)

 

1.         管子论君主(3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

(明白万物根本的,可以为皇;明察治世之道的,可以为帝;通晓以德治国的,可以为王;懂得用兵之道的,可以为霸。)

——kindle位置2178  2023/7/11

 

管仲朝,公曰:寡人愿闻国君之信。对曰:民爱之,邻国亲之,天下信之,此国君之信。公曰:善。请问信安始而可?对曰:始于为身,中于为国,成于为天下。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公曰:请问为国。对曰:远举贤人,慈爱百姓,外存亡国,继绝世,起诸孤,薄税敛,轻刑罚,此为国之大礼也。公曰:请问为天下。对曰:法行而不苛,刑廉而不赦,有司宽而不凌。菀浊困滞者,法度不亡,往行不来,而民游世矣。此为天下也。

(管仲上朝,桓公说:我想听一听树立国君威信的问题。管仲说:百姓爱戴他,邻国亲附他,天下人信赖他。这就是国君的威信。桓公说:好。请问树立威信从哪里开始得当呢?管仲说:从修身开始,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逐渐确立,最后在治理天下的时候成就它。桓公说:请问如何修身?管仲说:疏导血气,求得寿命长、谋虑远、施德广,这就是修身。桓公说:请问如何治理国家?管仲说:充分举荐贤人,慈爱百姓,对外保全已灭亡的国家,接续断绝了的世家,起用死于王事的卿大夫子孙,薄收赋税,减轻刑罚,这是治理国家的大礼。桓公说:请问如何治理天下?管仲说:施行法治而不苛刻,刑罚简要而不赦免,官吏宽厚而不欺凌百姓,蒙受冤屈、遭受侮辱、走投无路、欲诉无门的人,都能受到法制的保护,人民往来自由轻松,一派和乐的样子。这就叫作天下大治。

——kindle位置2350  2023/7/23

 

曰: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则不及事。

(管仲说:人君唯有优柔寡断和不明事理是不可以的。优柔寡断,就得不到百姓的拥护;不明事理,做事就不会成功。

——kindle位置2397  2023/7/23

 

是故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人臣也者,无爱如其力。

(做人君的,再没有比言语更贵重的了。做人臣的,再没有比才力更受珍爱的了。)

——kindle位置2497  2023/7/23

 

为人君者,下及官中之事,则有司不任。为人臣者,上共专于上,则人主失威。是故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莅民,而不言智能聪明。智能聪明者,下之职也。所以用智能聪明者,上之道也。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合为一体。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

(做人君的,如果对下插手官吏主管的事务,那么官吏将无法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做人臣的,如果超越自己的职位与君主共享专权,那么君主就会逐渐丧失威信。因此,懂得自己职责的君主,往往端正自己的德行来领导人民,而不谈论智能和聪明。智能和聪明,是臣下做事应该具备的;如何去使用臣下的智能聪明,才是君主的职责。在上的君主明白自己的职守,在下的臣民谨守他们的职责,上下有分,职责不一样,但又复合为一个整体。所以,知人善任的是人君,事必躬亲的是被役使的人。)

——kindle位置2513  2023/7/23

 

是以不言智能,而朝事治、国患解,大臣之任也。不言聪明,而善人举、奸伪诛,视听者众也。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举而得其人,坐而牧,其福不可胜收也。

(君主不谈论智能聪明,却使朝中事务得到治理,国家祸患得以解除,这是因为任用了大臣的缘故。君主不谈论聪明,却使贤才得以任用,奸伪之人遭受罢免,这是因为监督纠查的人众多的缘故。身为君主的,是掌握万物根本而授予众人职事的人。他们选拔贤能,评定人才,并且依照法度来使用和对待他们。如果举用人才正确得当,坚守君道来统治人民,好处会很多很多。)

——kindle位置2520  2023/7/23

 

是以明君审知胜任之臣者也。故曰:主道得,贤材遂,百姓治,治乱在主而已矣。

(英明的君主,是审定、发现各类人才的人。所以说,君主掌握了为君之道,贤才就会得以任用,百姓就会得到治理,国家的治乱在于君主而已。)

——kindle位置2524  2023/7/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