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阅读笔记(七)
(2024-07-14 20:28:25)分类: 子集类读记 |
《管子译注》(kindle版本)
(耿振东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9月第2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七)
1.
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
(奉行天道,远方的人会来亲近;违背自然,人为干涉,亲近的人也会产生怨恨。)
——kindle位置353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围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围,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做事顺应天道,天就会帮助他;做事违背天道,天就会离弃他。天所帮助的人,即使弱小也将变得强大;天所离弃的人,即便暂时成功也终将失败。顺应天道的可以成就功业,违背天道的将会招致灾祸,且无法挽救。)
——kindle位置354
2.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怀疑现在的人,可以考察古代;不知未来的人,可以看看过去。万事万物的本性,其具体内容虽有不同,但都同归于一理,这在古今都是一样的)
——kindle位置332
3.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独断专横的国家,疲于奔命,祸事不断;独断专横的君主,卑下可鄙,没有威望;就像为自己做媒的女子,名声不好且得不到信任。)
——kindle位置362
4.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
(土地产出财货受时令的限制,人民耗费劳力有疲倦的时候,可是国君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用生财有时的土地和用力有倦的人民去供养欲望无穷的国君,这中间若没有合理的限度,上下之间就会产生怨恨。)
——kindle位置4502023/5/10录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因此,对人民的征取要有限度,使用要有节制,这样的国家虽小也会安定;征收无度,使用没有节制,这样的国家虽大也会陷入困境。)
——kindle位置452
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
(凡是治理人民,要按照劳绩给予禄赏,对此不可不慎重。劳绩多的禄赏多,劳绩少的禄赏少,没有劳绩的不给予禄赏。)
——kindle位置454
5.
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则臣道也。
(无为而治的国君可成就帝业;为政不为其所累,显得无可操劳的国君,可以成就王业;为政谦虚不自贵的国君可成就霸业。不自以为贵是君主的准则;自贵却不逾越应有的法度,是做臣子的准则。)
——kindle位置831
6.
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
(用度俭对操办事业不利,用度侈对生产财货不利。用度节俭,金价就会降低,金价降低,各项事业就不成功,所以说伤事。用度奢侈,金价就会升高,金价升高,物价就降低,所以对生产财货不利。)
——kindle位置913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托业于民。民之生也,辟则惠,闭则类,上为一,下为二。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善于分利于民。圣人做不到这一点,就如同普通百姓了。自己总是贪婪不觉满足,哪里算得上圣人呢?国家有事就取用于民,无事就藏富于民,只有圣人才善于把事业寄托在人民那里。人的本性,开导就通达,约束就善良,上面做出好的榜样,下面就会加倍仿效。)
——kindle位置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