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阅读笔记(二十五)
(2024-05-07 20:37:21)分类: 漫读杂记 |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北京第1版2010年10月北京第5次印刷)
阅读笔记(二十五)
后记:(续16)
作者论《红楼梦》十分精彩独到。(单录P209-211)
作者认为,《红楼梦》和《儒林外史》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P210)
作者指出,在绘画领域,与明中叶的时代潮流相吻合,“以仇英为显赫代表的院体青绿山水,以及著名的吴派首领沈周和文徵明、唐寅等人,共同体现了一种倾向,这就是接近世俗生活,采用日常题材,笔法风流潇洒,秀润纤细,可说相当于上述文学中的市民文艺和浪漫主义阶段。”
仇的绘画实际“可代表市民文艺的绘画”。沈、文、唐以“在野士大夫、文人学士的角色,‘赋性疏朗,狂逸不羁’,有着不大受约束的生活、观念和情感”,“以一种浪漫方式”,“同样反映社会时代新因素带来的重要变化”。“仇、沈、文、唐被并称四大家。”
“徐渭可说是明中叶以来的浪漫思潮在绘画领域的集中代表,正如哲学上的李贽、戏曲中的汤显祖、小说中的吴承恩、诗文中的袁中郎一样,他们基本同时而连成一气。”(P211-212)
作者指出,到明末清初,遭受国破家亡和社会苦难之后,以朱耷、石涛等为代表的绘画转入了另一个阶段。“在风格上继承发展着徐渭简练的构图,突兀的造形,奇特的画面,刚健的笔法……,构成了他们作品的独特的风貌。”“这是直接抒写着强烈悲痛愤恨的绘画,正好相当于感伤文学阶段。”正如“亦笑亦哭的八大山人”即朱耷。(P212)
“扬州八怪”(以下五人加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的花鸟绘画,并未如文学思潮第三阶段进入批判现实主义,而是对“感伤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郑板桥(郑燮)、黄瘿瓢(黄慎)、金冬心(金农)、李复堂(李鳝)、罗两峰(罗聘)等人直接为晚清和现代画家从任伯年、吴昌硕到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开辟了道路。
当时正统文学中的袁枚倡性灵,重情欲,斥宋儒,嘲道学,反束缚,背传统,时时闪烁出某种思想解放的光彩。反射出封建末世的声响。(P212-213)对自由、个性、解放的近代憧憬出现在了地平线上。这种憧憬在鸦片战争前后,从龚自珍到苏曼殊,逐渐明确出现了。(P214)
作者在篇末指出,“瓷器历来是中国工艺的代表,它在明清也确乎发展到了顶点。”“明中叶的青花到斗彩、五彩”和清代的“珐琅彩、粉彩”等等,“新瓷日益精细俗艳,它与唐瓷的华贵和异国风,宋瓷的一色纯净,迥然不同。”(P214)
作者以“市民文艺”“浪漫洪流”“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绘画与工艺”四个引题论述了“明清文艺思潮”。
今天完成了本书的阅读,并同时完成了读书笔记。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也是一本大有教益的书。
——二〇二二年四月十九日上午
今日开始阅读本笔记。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日上午
今日完成对本笔记的阅读。
——二〇二二年五月十二日上午至中午
今日打印本笔记。
——二〇二二年五月十三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