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列子》阅读笔记(十九)

(2024-05-10 11:43:56)
分类: 子集类读记

《列子译注》kindle

(白冶钢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89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

阅读笔记(十九)

 

 

后记:(续七)

杨朱过宋的故事,《庄子》、《韩非子》及《列子》均有引用,可见此言深得多人赞许:“杨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品行贤良的人如果能够去掉自以为贤良的念头,那么他到哪里不被人爱戴呢?(Kindle位置1427)

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Kindle位置1510)(上古的神圣之人,完全知晓万物的内心情态,对于异类发出的声音全都了解,所以能把它们会聚在一起,并对它们进行训练教导,就和训练教导民众一样。)

——二二二年十一月十三、十五日下午

 

“呆若木鸡”的典故出于此篇。(Kindle位置1599)

子为周宣王养斗鸡,一旬一问可否?均答以不可,累三。至第四次问询,答曰“几矣”,差不多了,“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神心已完全凝聚专一)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Kindle位置1618)

惠盎见宋康王,向宋康王陈述“四累”之策:实现勇力无法伤害、不敢伤害、不想伤害、爱之助之,四个层次的不同之策。宣扬的是孔子与墨子的主张。此节见于《文子·道德》《吕氏春秋·顺说》《淮南子·道应训》三书,加《列子》所载,合四书矣。(Kindle位置1625)

——二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下午

 

《周穆王第三》(Kindle位置1639)

文中提到“化人”,即能千变万化之人。《庄子》中的“真人”“至人”,《列子》中人“至人”均与化人相关。

首节取自《穆天子传》《竹书纪年》《山海经》等书并加增饰。讲了周穆王随化人梦游天庭,会见西王母的故事。荒诞离奇。

——二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下午

 

老成子向尹文学“幻”(幻化)之术。尹文对老成子讲了一段老子的话,讲生死、幻化,非常玄妙。单录。并认为三王五帝的功绩也可能与幻化有关,未可知也。(Kindle位置1799)

《列子》有些虚幻不居,常有怪诞荒谩之谈。

——二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

 

《列子》说西方南边有古莽国,据其描述似有热带之意;还说东边最北有阜落国,好像是说寒带之国。并与中央之国进行对比。所说远方两国,多为妄诞之谈,不过也反映出古代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情况。(Kindle位置1897)

——二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

 

一位老奴仆白天受苦,夜里梦中做国君,并自得其乐,认为昼夜占人生各半,如此能在夜间享乐,也不屈人生。老奴仆的主人竭力经营发家,白天也辛苦操心,夜里却梦到自己做了仆人,吃苦受累还遭责打。两相对比,引人思考。(Kindle位置1926)

得了健忘症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的记述别开生面,令人开怀。(Kindle位置2015)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涂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Kindle位置2018)

老子讲天下人皆迷惑,真是至言无双!(Kindle位置2061)

老子说:“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天下尽迷,孰倾之哉?”(Kindle位置2061-2062)(老聃说:“如今全天下的人在是和非、利与害的问题上都犯迷惑不清的毛病,正因为犯这种病的人太多了,所以根本就没有真正清醒的人。一个人迷惑难以战胜一家人清醒,一家人迷惑难以战胜一乡人清醒,一乡人迷惑难以战胜一国人清醒,一国人迷惑难以战胜天下人清醒。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迷惑,还有谁能战胜他们呢?)

——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四日下午

 

《仲尼第四》(Kindle位置2115)

借列子之名讲孔子的故事,把孔子变成了道家的主张,这是道家自我鼓吹。

颜回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Kindle位置2117)

孔子曰:“乐天知命有忧之大也。”(Kindle位置2118)

列子曰:“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无所不忧,无所不为。”(Kindle位置2125)(只有无所谓乐,无所谓知,才是真正的乐、真正的知,只有达到无乐无知的境界,才能无所不乐,无所不知,也就不再有任何忧虑,不再有做不到的事。)

——二二二年十二月八、十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