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阅读笔记(十八)
(2024-03-30 20:46:31)分类: 漫读杂记 |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北京第1版2010年10月北京第5次印刷)
阅读笔记(十八)
后记:(续9)
作者谈到了“两种盛唐”在美学上的不同意义和价值: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P142)
作者指出,杜诗、颜字、韩(韩愈)文,在中国历史上不只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他们对后代社会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和影响,比前者(李白、张旭)远为巨大。(P142)
作者指出,曹(植)、王(王羲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韩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P142)杜诗、颜字、韩文的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P143)
作者概叹,杜诗颜字韩文本当该加吴道子的画,但可惜吴画不存。(P143)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上午
颜体书法的流行,“日后终于成为宋代印刷体的张本。”(P144)由此看来,所谓仿宋体的由来也可见端倪了。
作者指出,“韩文”是“宋代以来散文的最大先驱。”“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是与六朝‘旧规’相对立的一种新的文体规范。”“杜诗”则居于诗歌的“规范、楷模的地位。”(P145)“学杜几乎成为诗人们必经之途,炼字炼句,刻意求工,在每一字每一句上反复推敲,下足功夫,以寻觅和创造美的意境。”(P146)
作者还指出,“杜、颜、韩都是儒家思想的崇奉者或提倡者。”“以杜、颜、韩为开路先锋的后期封建艺术是以儒家学说为其哲理基础的。”(P147)
作者还谈到,“韩、杜都是在北宋经欧阳修(尊韩)、王安石(奉杜)等人的极力鼓吹下,才突出起来。颜书虽中唐已受重视,但其独一无二地位之巩固确定,也仍在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派学颜之后。”(P148)
作者以“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概述了“盛唐之音”。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