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阅读笔记(十七)
(2024-03-20 09:44:42)分类: 漫读杂记 |
《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7月北京第1版2010年10月北京第5次印刷)
阅读笔记(十七)
后记:(续8)
作者提出,以杨隋和李唐为首的关中门阀取得了全国政权,使得“重冠冕”(官阶爵禄)压倒了“重婚娅”(强调婚姻关系的汉魏北朝旧门阀)、“重人物”(东晋南朝门阀以风格品评标榜相尚)、“重贵戚”(入主中原的原少数民族重血缘关系)等更典型的传统势力和观念。“仁”与“婚”同成为有唐一代士人的两大重要课题。(P125)标志着非门阀士族即世俗地主阶级势力在上升和扩大。由考试而做官,参预和掌握各级政权,就是对门阀世胄对权力的垄断的突破。(P129)
作者指出,“告身”实即官阶爵禄日益替代阀阅身份,成为唐代社会视为最高荣誉所在。看来官本位始于唐代,至今绵延不绝。(P128-129)“告身”就是现今的任命书。
作者指出了初唐时,出现了“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的现象。(P129)
作者指出,盛唐艺术的出现基础是,社会“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
作者认为,“西汉是宫廷皇室艺术”,“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艺术”,那么唐代“恰似这两者统一的向上一环”:“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盛唐艺术”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P130)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午
作者认为,“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国诗史上确乎是前无古人的。”(P135)
作者指出盛唐之音的两面:“壮丽动荡的一面为边塞诗派占有,优美宁静的一面由所谓田园诗派写出。”
田园诗派“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写自然如此之美。”(P136)
然而“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李白“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乐诗的极峰。”作者在此处引用了龚自珍的说法:“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P136-137)
作者还指出,“诗圣”杜甫是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P138)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上午
作者指出,“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P138)
“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P140)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P141)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