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阅读笔记(十一)
(2023-09-09 22:06:33)分类: 子集类读记 |
《晏子春秋》译注
(卢守助撰 上海古籍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12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十一)
后记:(3)
第二篇《内篇谏下第二》。共分二十五章。(P44)
第一章《景公藉重而狱多欲托晏子晏子谏第一》。其中有一句话:“夫饰民之欲(抑制百姓的欲望),而严其听(严格控制他们的听闻),禁其心(禁锢他们的思想),圣人所难(难以办到)也。”
第二章《景公欲杀犯所爱之槐者晏子谏第二》。(P46)其中有两段话:一位妇人对晏子说“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轻易减少奉禄),不益(加重)刑,又不以么恚(huì 恨、怒)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晏子对景公说“穷民财力以供嗜欲为之暴,崇好玩(喜爱玩好)威严拟乎君(与君相似)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第三章《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P50)景公种了竹子,令人看守。一日路过发现有人砍伐,遂驾车追逐并拘之,将加罪焉。晏子以齐国先君丁公攻陷曲城不取财、不杀人的故事谏劝景公,景公最终宽宥了砍竹者。其中丁公有“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亲自)传诛”之言。
第四章《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四》。(P51)晏子维护景公声誉,得到孔子赞赏。
第八章《景公春夏游猎兴役晏子谏第八》。(P55)其中有景公之言:“吾闻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晏子有言:“臣闻忠臣不避死,谏不违(避)罪。”
第十一章《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第十一》。(P58)景公建造了台,完成后又要造钟,晏子谏曰:“君国者不乐民之哀。”统治国家的君主不能把百姓的悲哀当作自己的欢乐。劝阻了景公造钟的打算。晏子屡次劝谏景公取消类似劳民项目,景公均能听从,对于景公的从善应该予以肯定和重视,可以说无景公的从善宽容难以成就晏子的清名。
第十三章《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P59)其中晏子有言:“婴闻之,苦身(辛苦自身)为善者,其赏厚;苦身为非者,其罪重。”
第十四章《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P61)景公欲穿圣王的衣服,居圣王的房屋,从而致使诸侯归附。晏子谏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还讲到国君施建应“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土建工程不描绘纹彩,木建工程不雕刻图案,向百姓示范要知道节俭。
第十五章《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第十五》。(P63)其中晏子谏景公有“伐木不自其根,则蘖又生也。”指对身边的妖惑佞臣必须连根拔除,以绝后患之意。
第十六章《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P65)
第十七章《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第十七》。(P66)晏子看到景公设朝听政时过于严厉(即朝居严),于是劝谏景公,景公说“朝居严则何害于治国哉?”本章晏子谏景公之言重要且精采,故单独摘录了。
第十九章《景公登路寝台望国而叹晏子谏第十九》。(P68)其中有晏子劝谏景公的话:“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这是在景公登高望国叹曰:“使后代世世享有齐国,岂不可哉?”之后说的,极不客气,我觉得已非犯颜直谏,简直就是愤怒喝叱了,景公竟然认真倾听,毫不怪罪,实在难得!
晏子还有一段话:“故君人者与其请与人,不如请与己也。”人君与其去求助别人,不如求助于自己。(P69)
第二十章《景公路寝台成逢于何愿合葬晏子谏第二十》。(P70逢于何为人名)中有晏子的一段话:“婴闻之,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忧者怨,蓄哀者危。”
第二十一章《景公嬖妾死守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P72)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故事。这个景公有特色,劝谏景公的晏子更有特色,因而成就了这段精彩的故事,对后世亦大有教益。景公的爱妾死去,景公守在尸体旁三日不离开,向他报告国事亦一律不听。晏子以有良医与神道要为死者诊治,需要景公沐浴饮食,离开此处,由神医施法。景公听后十分高兴,随即按晏子要求离开了停尸之处。晏子当即命令敛尸人员迅速敛尸入棺,收拾停当后再报告景公。景公十分恼怒,说“吾之为君,名而已矣。”晏子以“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古代圣王蓄养媵妾但不伤害自己的德行,殡殓死者不过分关爱,送葬死者不过分悲哀的道理说服了景公。孔子听说此事后感叹:“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做小事成功,比不上做大事没有成功。君子做错了事,还是优于小人做对了事。此话我怀疑未必真是孔子之言。
第二十二章《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P75)这是一篇有重要论述的文章。通过对景公欲对其宠臣厚葬的事,晏子阐述了为臣、为子、为妻之道,揭示了君主远离佞臣的道理。景公被说服后,齐国出现了“有司据法而责(要求下属),群臣陈过而谏。故官无废(不遵守)法,臣无隐忠(无不以谏过来表露忠心),而百姓大说(悦)”的局面。
第二十三章《景公欲以人之礼葬走狗晏子谏第二十三》。(P77)景公的猎犬死了,景公要像人的葬礼一样来祭奠狗,晏子劝谏,他说这是小事,只与左右为笑耳。晏子说:“傲(轻视)细民之忧而崇(看重)左右之笑”,“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反映出来的现象都不是小事,都会失民、失国。
第二十四章《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臣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P78)景公蓄养了三个能徒手搏虎的勇士,但无君臣之义、长率(长幼)之伦,晏子谏景公除掉,设计三人只给了两只桃子,让他们论功享用。最终三人均自刎而死。这个故事有多重意义,既描述了三人各自勇猛的表现、无礼的傲态及舍生取义的侠气,又体现了晏子的深谋远虑及随机应变的谋略。
第二十五章《景公登射思得勇士与之图国晏子谏第二十五》。(P81)景公在大射之礼时欲舍弃重礼轻力,而选取勇士以与谋国,晏子给他讲了礼之于治国的根本性意义,使景公受教。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上午,三十日下午,三十一日、四月一、二、三、四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