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阅读笔记(六)
(2023-08-05 12:01:32)分类: 子集类读记 |
《晏子春秋》译注
(卢守助撰 上海古籍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12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六)
1.
“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饬,治理)民。”
——P104
(为政有“三患”):“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
——P121《内篇问上》第二十九章2022/1/13录
“节欲则民富,中听(公正审案)则民安。”
——P129《内篇问下》第七章2022/1/13录
“下无讳言(臣民说话没有忌讳),官无怨治(积压的政事);通人不华(显贵的人不奢华),穷民不怨(恨);喜乐无羡赏(君主高兴时不滥加赏赐),忿怒无羡刑(滥施刑罚);上有礼于士(礼待贤能之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享受安定的政治),外归其义(国外的诸侯归附他的道义),可谓安矣。”
——P129《内篇问下》第八章2022/1/13录
“先民而后身(先考虑百姓的事,后考虑自己的事),先施(教化)而后诛,强不暴(侵凌)弱,贵不凌(凌辱)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才能的百姓可以任用),有司(官吏)不侵(害),民和政平。”
——P132《内篇问下》第十一章2022/1/13录
“无私与,维德之授。(百姓不会偏爱某个人,只归附施行德政的人)。”
——P139《内篇问下》第十七章2022/1/13录
“意(德)莫高于爱民,行(品行)莫厚于乐民(使民欢乐)。”
“意莫下于刻(苛虐)民,行莫贱于害身(伤害百姓)。”
——P148《内篇问下》第二十二章2022/1/14录
“为政:君强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兴隆)也;刑罚在君,民之纪(纲纪)也。”
——P256《外篇上》第十五章2022/1/15录
2.
晏子曰:“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君主可以亲近就得到他们),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士人进身),不可与退之(退隐)。”
——P14《内篇谏上》第八章2022/1/11录
“君子不怀(留恋)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P130《内篇问下》第十章2022/1/13录
晏子曰:“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与世人和同协调而不循俗),溪盎而不苛(明察事物但不苛求他人),庄敬而不狡(急迫),和柔而不铨(跧,卑下),刻廉而不刿(行为方正棱角分明但不伤害人),行精而不以明污(操行精纯而不以此显示别人的污浊),齐尚而不以遗罢(崇尚同一但不遗弃无能的人),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黜退)不肖(不贤良的人)。”
——P149《内篇问下》第二十四章2022/1/14录
3.
“婴闻之,臣专其君(臣使君专宠他),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嫉妬)。事君之道,导亲君主(引导君主对父兄亲近),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对待伯叔如父),慈惠于众子(所有孩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为妻之道,使其众妾皆得欢忻于其夫,谓之不嫉。”
——P76《内篇谏下》第二十二章2022/1/11录
4.
列士(众多士子)并(一起)学,终善者(始终为善者)为师。
——P128《内篇问下》第六章2022/1/13录
5.
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P57
6.
晏子曰:“朝居严(设朝严厉)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喑(哑),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喑,非害国家而如何也?且合升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绨以成帷幕,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一个人的意见)也。固有受而不用(听取了意见而不采纳),恶有据而不受者哉(哪有拒不听取意见的呢)!”
——P66
“臣闻下无直辞,上有隐(被蒙蔽)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骄横的行为)。古者明君在上,下多直辞;君上好善(喜欢善言),民无讳言。”
——P169《内篇杂上》第十一章2022/1/14录
7.
观之以其游(交游,交往之人),说之以其行(通过其行为去评判他),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不凭其华丽的言辞和辩辞去判定他的行为),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也不凭别人对其的诋毁诽谤判定他的为人)。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伪装自己的行为来播扬声誉),不掩欲(掩藏私欲)以荣(迷惑)君。故通(通达得志)则视其所举(做的事),穷(失意)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将财物分给别人),贫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最贤良的人),难进(当官)而易退(引退);其次,易进易退;其下,易进难退也。
——P104
8.
晏子曰:“为君,厚藉敛而托之为民,进(近)谗谀而托之用贤,远(疏远)公正而托之不顺(不顺从),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超越职权),防下(防范下级)隐利(隐匿私利)而求多(贪求多得),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P106
9.
“缦密不能(精细活儿干不了),蔍苴(lù j 粗疏活儿)不学者诎(挫折);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低贱);善人不能戚(亲近),恶人不能疏者危;交游朋友,无以说(取悦)于人,又不能说人(喜欢别人)者穷(穷困);事君要(谋取)利,大者不得(大的事情得不到做),小者不为者馁;修道立义,大不能专(单独完成),小不能附(跟随别人)者灭。此足以观存亡矣。”
——P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