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晏子春秋》阅读笔记(一)

(2023-04-28 21:51:23)
分类: 子集类读记

《晏子春秋》译注

(卢守助撰 上海古籍古籍出版社20066月第112月第1次印刷)

阅读笔记(一)

 

1.    关于本书与作者

《晏子春秋》在先秦诸子书中为并不显眼的一部。但这是一本并不平常的书。

《晏子春秋》亦称《晏子》,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书”中“儒家者流”的首篇,并认为为晏婴本人所撰。西汉司马迁对《晏子春秋》佩服到恨不得“为之执鞭”,在《史记》中将晏婴与管仲同列一传。中唐时柳宗元指出《晏子春秋》并非晏子本人所作,并断言该书是“非儒、明鬼”又“非孔子”的墨家之徒编撰的。后人又曾断言今日流传的《晏子春秋》是“六朝人好作伪者”所仿作的伪书。

现在学界的一般共识是,《晏子春秋》撰成于战国期间,出土竹简可为依据,撰人应是齐人或久居齐地的人。

晏婴与孔子同时而稍早。晏婴在为政方面主张不放弃礼乐这个根本,这是将其归于儒家的原因。但当时尚未形成儒家的称谓。

晏婴在齐为相,侍奉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个国君,书中所记多为其劝谏君主,进行议论时的一些言行观点。

本书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共有六篇(分别为“谏、问、杂”,各分上下),外篇共有两篇(本笔记注为上、下)。

晏婴(?-公元前500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谥,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国君主。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晏婴于公元前500年去世,去世前一年辞老。

本书撰者卢守助,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汉语教师。

——根据前言、百度百科整理2021/3/17

 

2.    词语

凌轹:欺压。

——P22021/3/18

 

国家:春秋时诸侯以封邑立国,大夫以禄田立家。

钟:古代容量单位,一钟合六斛四斗。

——P82021/3/19

 

重驾:十六匹马驾车。

——P162021/3/21

 

申田:春秋时主管农田仓库之事的官职。

——P412021/3/27

 

仞:长度单位,周以八尺为一仞。

——P642021/4/1

 

走狗:猎犬。

挈领而死:刎颈自杀。

士: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春秋时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P78802021/4/4

 

宾服:语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七》:“莫不宾服”,意指各国无不入贡朝见,表示服从。

——P932021/4/7

 

不逆之君:语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十》,意为不违背正道的君主。

——P130译文2021/6/17

 

季世:末世,衰微的时代。

豆、区、釜、钟:古代量器名。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

——P139-1402021/8/23

 

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

——P1792021/12/11

 

有间:过了一些日子。

——P1902021/12/13

 

总:量词,古丝八十根叫总。

——P2182021/12/20

 

九种调音与调味的方法,最终达致和的境界:

一气:指顺气而动。

二体:指文舞、武舞。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

三类:风、雅、颂。

四物:四方之物。

五声:即五音,宫、商、角、徵、羽。

六律:律为定音器。古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阴为律,阳为吕。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七音:五音加变宫、变徵,也称七声。

八风:八方之风。

九歌:相传为夏禹时的乐歌。

——P238  2021/12/25

 

衡鹿:古代看守山林的官吏。

舟鲛:古代看守沼泽的官吏。

虞侯:古代掌管水泽出产的官吏。

祈望:古代掌管盐、渔的官吏。

——P242  2021/12/26

 

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P247  2021/12/28

 

四维:古代以礼、义、廉、耻作为治国的四种纲纪,称为四维。

——P266  2022/1/5

 

羽人:官名,掌管征集羽翮作旌旗车饰之用的人。

——P284  202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