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非子译注》阅读笔记(五十三)

(2023-02-26 22:14:02)
分类: 子集类读记

《韩非子译注》

(张觉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月第1200911月第3次印刷)

阅读笔记(五十三)

 

读记(36):

第十八卷第三篇《八经第四十八》,即第四十八篇“八条常规”。共分八章。

第一章P657论述第一条常规:“因情。”即凭借人之常情。由因应人情,引出靠“赏罚”。其中谈到“柄者(权柄),杀生之制(控制臣民生死的职分)也;势(威势)者,胜众之资(制服众人的凭借)也。”“废置无度(任免官吏没有法度),则权渎(君权不神圣);赏罚下共(和臣下共用),则威分(威势分散)。”强调君主“听言不参(检验),则权分乎奸(奸臣);智力不用(不亲自操心费力),则君穷乎臣(被逼走投无路)。故明主之行制于天(行使法定职权如天一样公正无私),用人也鬼(像鬼一样神秘莫测)。天则不非(非议),鬼则不困(困境)。”

这里有一种说法,叫作“势行教严,逆而不违。”意为君主的威势得到运用,法治教育又严厉,即使不顺人心,臣民也不敢违背。还有一句话叫作“赏同罚异。”意为奖赏合乎自己心意的人,惩罚不合自己心意的人,这就是人主赏罚的实质。

第二章P639第二条常规:“主道。”即君主的统治方法。主要是论述君主如何听取臣下的意见。认为“力不敌众,智不尽物”,君主一人的力量敌不过众人,一人的智慧不能全部了解所有的事物。“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与其使用君主一人的智慧与力量,不如任用一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提出“一听而公会”,先一个一个分别听取臣下的意见,然后再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听取个人意见时,“言陈之日,必有策籍”,要有簿册记录在案。不“一听”,则不会听到所有人内心的意见,不“公会”则会犹豫而不能决断。

第三章P660论“起乱”,即产生祸乱。指出产生祸乱的根源有六种:主母(太后)、后姬(妻妾)、子姓(子孙)、弟兄、大臣、显贤(声名显赫的贤士)。提出“下不一门,大臣不拥。”臣子不选自一条门路,权臣就不能蒙蔽君主。指出乱臣的凭借有二:一为外国,二为近臣。对于位高权重的大臣“以三节持之”:“曰‘质(质押亲属)’、曰‘镇’(安抚,及时给足俸禄)、曰‘固’(固定,将其言行对照检验,怒斥其过失)。”对于一些奸臣,如果“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饮食中下毒);不然,而与其雠(交给其仇人)”,这叫“除阴奸”。提出君主对“五患(五种祸患)”必须了解:一是“游祸”,即放走祸患,皇亲国戚及贤能之人逃散到国外,可能会得到敌国的资助进行捣乱;二是“狎贼”,即亲近受过刑罚的人,恐怕其受过侮辱的思想会萌发作乱的念头;三是“增乱”,君主对臣下的罪行藏怒不发不惩,恐怕罪臣侥幸妄举致乱;四是“卷祸”,卷入祸害,主要指两重臣势均力敌而一方支持君上自重致乱;五是“弹威”,丢掉威势,主要是后宫害主致乱。指出“废置之事,生于内则治,生于外则乱。”韩非子在这里所提出的权术集中反映了政治手腕的残酷、肮脏、卑鄙、下流,见不得人的丑恶。

——二二一年八月十二日下午,十四日中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